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原发性胆管上皮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近十年,世界范围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深入探索其发病机制,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回顾分析我院收治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提高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治水平,从而改善预后。本研究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胆管细胞癌(以下可简称胆管癌)患者36例,其中肝内胆管癌17例,肝门部胆管癌13例,远端胆管癌6例(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可合称为肝外胆管癌);以及非肿瘤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胆管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时间等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进一步总结我院近五年收治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表明:1)肝内、肝门部和远端胆管癌分别占总例数的47.2%、36.1%和16.7%,胆石症是胆管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组胆管癌中,胆石症分别是肝内、肝门部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远端胆管癌未发现明显危险因素;伴胆石症的各组胆管癌经手术治疗后生存时间差异不大;2)胆管癌的临床表现有黄疸、腹痛、皮肤瘙痒、发热、体重下降、腹水;肝内胆管癌以腹痛为主,肝门部及远端胆管癌以黄疸为主;3)本研究胆管癌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包括A级和B级,其中肝内胆管癌以A级为主,肝门部及远端胆管癌以B级为主:三组间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肝门部胆管癌组最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可降低肝门部及远端胆管癌总胆红素,但对其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MELD评分改善不明显;4)胆管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还包括ERCP内镜下治疗、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放疗、化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术(RFA);5)肝内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后生存时间较全身化疗长,但手术与不同联合治疗、化疗与不同联合治疗以及不同联合治疗间相比,生存时间差异均不大;肝门部及远端胆管癌的手术与ERCP内镜下治疗、手术与不同联合治疗、ERCP内镜下治疗与不同联合治疗以及不同联合治疗间相比,生存时间差异均不大;分别经手术、ERCP联合手术以及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后,各组胆管癌的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综上,本研究认为:1)胆石症是胆管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三组胆管癌的预后影响可能相当;2)肝内胆管癌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而肝外胆管癌以黄疸为主;3)与肝内胆管癌相比,肝外胆管癌肝脏储备能力可能更差,发生肝衰竭及死亡的风险可能更高;ERCP内镜下治疗可能会减轻肝外胆管癌患者黄疸,但对其肝脏储备能力的改善和肝衰竭及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可能不大;4)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较全身化疗预后好,手术和其他联合治疗可能对其预后影响相当;不同治疗方式对肝外胆管癌的预后影响可能相当;同一治疗方式对三组胆管癌的预后影响可能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