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肿瘤预防观与中医药治未病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次。现代肿瘤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是指在肿瘤未发生之前,阻断、延缓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肿瘤的早期或者亚临床期治疗干预,以提高治愈率;三级预防是指抗复发、抗后遗症、抗转移。本课题研究以中医药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以夏枯草为模型药物,引进、消化再创新,从生物化学预筛体系、体外效应筛选体系、整体动物模型筛选体系,研究建立中药预防治疗肺癌物质基础筛选体系;通过筛选体系研究夏枯草防治肺癌的物质基础。主要内容:1.建立夏枯草防治肺癌活性筛选体系①生物化学预筛体系:抗氧化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建立体内抗氧化模型,以SOD和MDA为指标,评价了夏枯草体内抗氧化机理,结果显示四川硬毛夏枯草抗氧化能力最好(SOD为52.39±2.41 U/mL和MDA为3.20±1.25 nmol/mLl,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抗氧化能力次之(SOD分别为47.03±2.84,48.28±1.85U/mL;MDA分别为3.57±0.98,3.23±0.67 nmol/mL);夏枯草属药材能增强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抗增殖活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建立抗增殖活性模型,研究了夏枯草调控细胞周期以及诱导凋亡机理,夏枯草改变肺癌细胞周期的时相分布,细胞G0/G1期从34.30%上升到54.59%,细胞S期从49.63%下降到35.65%,给药组凋亡率从2.07%(125μg生药/mL)上升至28.57%(1000μg生药/mL),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从17.1%(125μg生药/mL)上升至44.5%(1000μg生药/mL);刺激免疫反应评价模型的建立:建立了刺激免疫反应评价模型,以TNF-α为指标评价夏枯草对TNF-α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对TNF-α调节作用最强,TNF-α含量分别为81.46±11.01,84.31±11.81 pg/mL。建立的生物化学预筛体系能有效筛出潜在的防治药物。②体外效应筛选体系:依据A549、SPC-A-1人肺腺癌细胞建立了体外药效筛选体系,对夏枯草进行了活性筛选评价,结果显示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对A549(IC50分别为62.98,65.33μg生药/mL)、SPC-A-1(IC50分别为113.54,116.47μg生药/mL)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溶剂部位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显示XKC-60抑制肺癌活性最好,XKC-95次之,IC50分别为650.36,687.79μg生药/mL;溶剂部位配伍后XKC-95+XKC-60+XKC-30+XKC-W活性最好,IC50值为514.65μg生药/mL;对各组分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显示酚酸黄酮类组分活性最好,萜类组分次之,IC50分别为833.94,918.13μg生药/mL:组分配伍后萜类+酚酸黄酮+多糖+柱水洗脱液活性最好,IC50值为397.48μg生药/mL。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细胞模型能有效地应用于活性筛选。③整体动物筛选体系:建立Lewis细胞接种C57小鼠异种移植肺癌模型和化学诱导A/J小鼠防治肺癌模型,评价了夏枯草防治肺癌的活性。结果显示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对C57荷瘤小鼠抑瘤率最好,分别为60.05±6.76%,63.56±6.79%:组分中萜类、酚酸黄酮、多糖都有较好的防治肺癌效果,抑瘤率分别为46.83±8.38%,44.91±5.73%,45.04±5.39%;组分配伍后萜类+酚酸黄酮防治肺癌效果最好,但加入多糖后抑瘤率反而略降,抑瘤率分别为55.27±5.34%,50.93±3.11%。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整体动物模型能客观地反应夏枯草防治肺癌活性。2.夏枯草防治肺癌的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阐述基于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提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的“组分结构理论”假说。本论文对夏枯草防治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HPLC、GC等色谱方法结合DAD等检测联用技术解析组分之间的配伍组成和组分内部的结构组成,阐明物质基础具有固定的组成比。①物质基础组分组成:结合肺癌药效筛选体系,确定夏枯草防治肺癌物质基础由萜类,酚酸,黄酮,多糖组成,其组分之间配伍具有稳定的组成比。活性最佳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的酚酸组分,黄酮组分,萜类组分组成比极为相近,分别为(1.41:0.44:0.53),(1.42:0.44:0.66)。②组分内主要活性成分组成比:初步探索了组分内部主要活性成分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夏枯草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和槲皮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即具有稳定的结构比。多糖的组成摩尔比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46:49.3:58.91:0.43:2.64:3.11。药效最佳江苏山菠菜和安徽夏枯草的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熊果酸,齐墩果酸的组成比分别为:(1.0:14.7:3.9:1.0:4.4:1.4),(1.0:14.8:4.0:0.8: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