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包括了除稳定型心绞痛之外的初发型、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它是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了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斑块破裂,破损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凝集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远端小血管栓塞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所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常见类型。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的提高,上述增龄因素与冠心病高危因素的相互作用,使ACS成为威胁老年生命最常见的疾病。祖国医学中“胸痹、心痛”属于ACS的范畴,按照中医辨证又可分为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痹阻、淤血痹阻、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7种类型。近年来根据各医家临床经验又根据其血瘀类型将其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浊血瘀、痰饮血瘀等证。过去的十年中,汇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证实了炎症在AS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了抗原特异性或适应免疫在斑块进展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凝血系统的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TAFI)是一种具有下调纤溶系统的糖蛋白,许多研究发现TAFI在血浆中的水平与UA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而且与总胆固醇、纤维蛋白水平及急性期反应物水平具有相关性,提示可能参与炎性反应,调节TAFI水平可能对UA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AFI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丹参多酚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丹参多酚组治疗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疗程2周。分别检测常规治疗组,丹参多酚治疗组前后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心律),12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及临床症状改变(包括心绞痛发作情况、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舌苔、脉象),及治疗前后不稳定性心绞外周血浆LDL、TG、TC、HS-CRP、IL-6、TAFI的变化。结果:①常规治疗组与丹参多酚治疗组治疗前在体重、身高及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两组接受药物治疗方面也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有可比性。②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变化有效率显著低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组血清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血清HDL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④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经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HSCRP与IL-6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1)。⑤两组TAFI水平及凝血指标的观察。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经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水平较常规治疗组TAFI水平显著下降(P<0.05).凝血指标观察。凝血指标中,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组PT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PTT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Fib水平丹参多酚酸盐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⑥心绞痛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⑦中医症状总的积分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2.丹参多酚可以降低血浆TAFI水平,而血浆TAFI水平显著影响凝血系统,从而为丹参多酚防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