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方式,种植了2种镍超积累植物和1种耐性植物,研究了外源镍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土壤镍形态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和镍对植物的效应;研究了采用微生物措施后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探讨了微生物强化植物提取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1)外源镍进入土壤环境中的质量分数小于400mg·kg-1时,5种形态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一般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交换态>弱专性吸附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态;当大于400mg·kg-1时,这一顺序是: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弱专性吸附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态。
(2)添加镍的质量分数100mg·kg-1时,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最大;当添加镍的质量分数大于100mg·kg-1时,将对土壤微生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3)对4种类型28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总DNA进行了5种引物的RAPD分析,共获得104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77条占94%;非多态性条带63条占6%。
(4)土壤中不同种类的酶在重金属胁迫下产生不同的效应。
(5)2种超积累植物在不同镍含量的土壤中的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6)在镍胁迫下,2种镍超积累植物体内具有一种耐性机制减少氧化自由基的损伤;B.juncea是一种保护机制,清除氧化自由基对植物的伤害。
(7)本试验成功筛选到了能利用ACC作为唯一氮源的菌株-泡囊假单胞菌。
(8)本试验分离纯化的泡囊假单胞菌接种到3种不同类型土壤后,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土壤基础呼吸升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增大、生理代谢活动加强。
(9)试验表明,土壤经PGPR处理后,镍超积累植物组织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有所减少,可能是经PGPR处理后减轻了镍对超积累植物的胁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