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贫困户文化转型困境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L县Y搬迁安置社区为例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减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帮助近1000万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是极具中国特色、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扶贫模式,其包含了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多重目的性。然而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出现“城市偏好”,即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的方法将这些贫困户迁入城镇,云南省怒江州就是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的方法将近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迁至城镇集中安置。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往往是经济逻辑先行,忽视了对搬迁群众的文化帮扶。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L县Y搬迁安置社区为例,将该安置社区中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对Y安置社区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正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的贫困户从农村搬到城市,从破旧的木板房搬到崭新的单元楼,同时和城市居民共享着城市的便捷,但是这些搬迁贫困户在进入城市之后,并未因此具备城市居民意识。首先,在社区管理中,将社区规范当做限制自身的条条框框;其次,在社区生活中,财产制度意识淡薄,不清楚公与私的界线,甚至还出现偷盗,酗酒、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给社区的治理和当地治安带来极大的困扰。最后在搬迁群众中,“等、靠、要”思想严重、信念消极,固守传统思想,这种落后的思想成为搬迁群众脱贫道路上的严重阻碍。因此本文在梳理有关文化转型的文献基础上,引入奥格本的文化滞后理论,将文化转型定义为搬迁贫困农户从农村迁入城镇后,为适应城市生活而改变原来乡村生活中积淀的行为和认知方式,进而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向着城镇现代文化转变。同时通过梳理个案中搬迁群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化,着重分析Y安置社区的搬迁群众为何在搬入城市过着现代化生活之后,其观念和精神层面并未随之发生改变。
  在回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搬迁群众为何难以实现精神文化转型的问题时,结合田野调查了解到涉及搬迁的群体的非均质化特性,而且对于搬迁与否的决定不仅受主观意义的影响,还受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以及贫困帮扶联系人等他人的影响,而这两大影响符合韦伯社会行动的判定要素。所以依照韦伯关于社会行动的阐述,对搬迁群众进行类型化,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社会行动,被搬迁群众赋予不同的主观意义,所以根据搬迁者搬迁动机,将其划分为目的合理型、价值合理型、情感型和传统型四种类型。由于传统型的搬迁群众最终选择不迁入城镇安置社区,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居于安置社区内的搬迁群众,所以在后文分析中主要是前三类的搬迁群众。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目的合理型的搬迁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最难以转变,他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第二,该群体之所以难以实现文化的转型,一方面是因为文化自身对变迁的阻碍,包括一些由于具有满足心理需要的效用而残留的传统习俗、信仰;为获得社会资源而延续的互惠式交换关系;以及在非农就业过程中对生存底线的追求,都使得搬迁群众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精神文化上转变。另一方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一制度在被搬迁群众赋予集体“保护”下产生的制度性抵制变迁,而这种制度性保障对搬迁群众来说是对生存预期的守护。为了在搬迁后获得曾经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度下获得的一切益处,就需要坚守旧的,由此做出的一切行为都阻碍精神文化的转型。但是,不论是文化自身对文化转型的阻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所产生的制度性抵制变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搬迁群众对未来生活的预期。而这种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直接影响搬迁群众对城镇生活和现代性的价值判断,进而决定这他们对迁入城镇以后的生活采取何种态度,是积极融入还是消极逃避?不同的态度会导致搬迁群众在进入城镇之后不同的现代性获得过程,从而影响整体文化转型的进程。
  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L县Y搬迁安置社区中搬迁群众文化转型困境的分析,首先充实了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相关研究,对搬迁群众的类型化、对不同类型搬迁群体的文化特质的描述与归纳,以及对搬迁群众陷入文化转型困境的因素分析,更有利于社区在帮扶时更加有针对性,更能快速有效对该群体进行思想观念、精神文化的引导。以此避免因文化转型的失败而导致落后的价值观念在安置社区的搬迁群众共享,形成特有的贫困文化,最终导致搬迁后城镇新贫困的现象。为当地的其他安置社区的建设和搬迁群众的引导提供了经验性的资料。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一个农民工家庭为个案,考察乡-城流动背景下的家庭变迁。以往相关研究,大部分只关注家庭流动的结果,而忽视过程;关注结构性原则,忽视行动与情感,这就导致在家庭变迁研究中,看不到流动给家庭成员互动及协商过程带来的具体影响,忽视了个人在家庭变迁过程中的能动性。因此,本文综合利用家庭变迁理论和生命历程历程理论,结合个人打工史与家庭结构变迁,找到家庭、个人在社会宏观政策变迁下的结合点,清晰地展现个人与家庭在社会变迁下的行动,通过家庭关系适应性调整,适应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变迁,并最终在流动的背景下保持和谐的家庭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教育获得、学业成就和社会地位都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尤其是亲子关系对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巨大的变化,也相应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层,与此同时,不同阶层均表现出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孩子的全面发展越发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借助中国教育追踪调CEPS2014-2015学年的数据来考察当前我国家庭主要选择的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是否存在
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命题下,城市综合体因为推动城市生活向多元、高效、融合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当代城市中一种典型的空间范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迅猛发展起来。
  目前,城市综合体己经受到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是社会学对城市综合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研究采用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中国城市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发展和社会评价两方面的内容。研究成果能够推动城市综合体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与姊妹学科共同拓展对城市的认识;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最大
“奢侈品”对于当今的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伴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家。
  本文在已有的非炫耀性消费文献基础上,围绕我国奢侈品行业内的非炫耀性消费现象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中国非炫耀性奢侈品消费现象”的状况和成因。具体研究工作在我国奢侈品商场的国际珠宝区中实地展开,通过300份调查问卷、32例个案深入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信息收集。通过分析发现,奢侈品行业中确实存在着“非炫耀性消费现象”,即消费者在了解一定产品知识的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地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兴行业企业对人力的需求加大,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区域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行业企业员工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对于有配员要求的企业,该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员工流失造成的“用工荒”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将员工的流失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是确保企业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关于如何控制员工流失的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改进就业工作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改进薪酬结
全球范围看,近几十年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财富极为不平等的发展过程,面临巨富阶层爆炸式增长的趋势,预示着较为悲观的未来财富分配格局。托马斯·皮凯蒂(2014)分析指出,其中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下,资本收益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
  相比西方,中国因自身体制、发展阶段和环境上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金融化趋势明显,以股市、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居民实现了财富的增长和财富结构的优化。但从当前客观情况看,以贫富差距增大为代表,社会不平等问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家庭关系背景的变化,当代中国民众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和“铁饭碗”,转为如今的“自主就业”和“自由就业”。人们越来越需要利用自身社会资本,来帮助自己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对任何一个就业者而言,找工作的过程和正式的工作过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阶段,找到一份工作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在进入工作之后,获得的工作回报会逐渐成为就业者更关心的问题,因为后者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职业生涯。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中国就业者的“工作回报”为因变量,将
职业培训体系是指针对国家劳动力进行的为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而提供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所形成的体系,其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职业培训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及人才表彰。而家政服务工作是家庭职能向市场过渡的活动,家政服务从业者所面对的群体大多是老人、小孩以及产妇等弱势群体,因此家政服务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就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工作者的职业培训也就成为一项必要工作之一。
  本研究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制度逻辑为分析视角,来解释职业培训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逻辑。制度逻辑强调外部制度环境
摘 要:文言文教學的拓展延伸需要教师具备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在方法上,文言文教学可采用脉络延伸、深化拓展和比较分析等途径,同时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不能脱离语文、不能脱离文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拓展延伸;《孙权劝学》  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一直以来都被强调,可是语文学科好像不如其他学科做得流畅。比方说,现在的数学课,教材中的内容很简单,学生一般都能看懂,但是练习与考试的难度却大得多,
期刊
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垃圾分类作为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越来越成了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垃圾分类要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卓有成效而成为城市居民普遍的自觉行动并非轻而易举,有大量落到实处的工作要做。
  经过近20年的探索,2019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笔者通过跟踪研究、实地研究及典型调查后发现:上海市实施垃圾分类的主要进展包括:将垃圾减量作为实施成效的主要考核标准,统一管理小区垃圾厢房等硬件设施,以绿色账户积分吸引居民参与,以垃圾分类督导员来强化社区内居民的主体责任;考核指标更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