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华教授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脾胃病治疗专家,本研究总结杨华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对杨华教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进行用药分析;对杨华教授经验方三清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临床观察。第一章论述杨华教授学术渊源及脾胃病各家学说第一节杨华教授学术渊源本人导师杨华教授,海南省名中医,海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杨华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其祖父杨美卿和父亲杨茂春均为海南省著名老中医,杨华教授自幼接受家庭中医文化氛围熏陶,立志继承祖国医学,发展海南地区中医事业。杨华教授既接受家族师带徒式的中医传承教育,又在正规中医院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博览中医经典,对中医经典有很深的领悟,最擅长中医脾胃病治疗,同时也专长于肝胆病、中医杂病的治疗。杨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现代医学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经验。第二节脾胃病各家学说及研究现状一、脾胃病的概念及脾胃病与现代医学的关系:脾胃病并非仅限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功能性胃肠病方面,现代医学多次反复检查均未见器质性病变,可用中医方法调治。二、中医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一)脾胃生理病理理论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二)《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上开始确立脾胃病辩证、治则、方药:东汉的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着重强调了脾胃为本、顾护胃气、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理念。(三)隋唐宋为仲景后脾胃病理论发展时期:隋唐宋医家继承发展了医圣张仲景的脾胃病理论,虽然脾胃病理论尚未完全成熟,但多位医家的论著都体现了脾胃病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四)李东垣为代表的金元四大家让脾胃病理论成熟和完善:李东垣被称为补土派,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标志着脾胃病理论成熟;张子和的攻下派也丰富和完善了脾胃病理论。(五)明清医家进一步完善脾胃学说:清代医家叶天士继承了李东垣补脾升阳的脾胃病理论,又提出了顾护胃阴之说,补充和发展了李东垣脾胃学说,使脾胃学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六)介绍现代中医对脾胃病的研究:现代医家更加强调脾胃与各脏腑病变之间的关系,代表医家如邓铁涛教授认为:“治脾胃可以安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心病需调脾胃,肾病需调脾胃,……气血调和,真气内从,病去正安”。第二章杨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第一节杨华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特点杨华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归纳为1.首重胃的通降:胃腑的功能可概括为以通为用以降为和;2.脾胃分治:胃与脾为表里络属关系,二者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但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有很大区别,强调脾病多虚、脾病多湿和脾气易陷下,治疗多取温补、燥湿健脾以及升提等治疗方法;强调胃病多燥、胃病多实和胃气易逆上,治疗多采用润燥养阴、通便泄热以及理气降逆等治疗方法。3.重视气机升降出入:杨华教授强调治疗脾胃病必须重视气机升降出入,认为任何脾胃病都涉及气机升降出入的某一环节,遣方用药必须合理配置调理气机类药物,这样才能切中病机。4.强调调理气血是治疗重要环节。5.脾胃病诊治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6.重视脾胃疾病体质划分:注重脾胃病患者的形、态、色的观察,注重病人体质状态,如面色苍白、形体肥肿者多为中阳不足;面色萎黄,形瘦为中气虚绥;舌苔红润有液黄清者为阴液未伤,舌质青黯为湿热扶阳,舌中光剥脱或舌红碎裂为气阴不足,苔厚腻满者为标本同病;7.执简驭繁,将脾胃病分为气化失调类、功能受损类、器质病变类共3类。根据不同类型拟定治法。第二节杨华教授应用经方治疗脾胃病及其他病症的临床经验一、经方治疗脾胃病及其他脏腑病症的诊疗思路:(一)抓主证、析病机。(二)辨体质。(三)明治法、选方药。(四)定药量。二、杨华教授对经方的具体应用:详细阐述杨华教授运用经方类方的经验。三、独立临床中对杨华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的体会。第三章杨华教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第一节杨华教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用药分析通过回顾研究杨华教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910张处方,分析、总结其中医遣方用药规律和特点。通过海南省中医院信息系统门诊诊疗工作站调阅符合处方入选标准的910张处方。统计处方涉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种类及所占百分比。按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治法、方药分类,分别记录频次,统计各类别所占百分比。归纳整个数据,我们总结杨华教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特点是以脾胃为本,重视肝脾和肝胃调和,治疗分虚实两端,擅用经方,重视时方,同时总结经验方,形成了一套值得推广应用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诊疗技术。第二节杨华教授经验方三清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杨华教授经验方“三清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门诊所收集的60例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三清汤,每日一剂,6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次1.0g,3次/d,餐后1h嚼服;莫沙必利片,每次5mg,3次/d,餐前30min口服;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2,P=0.031<0.05;x2=4.320,P=0.038<0.05);观察组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0, P=0.015<0.05; χ2=5.455, P=0.020<0.0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症状积分差值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三清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明显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