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祁连山及周边地区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成为我国过去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粒度和磁化率指标记录了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成为环境变化研究的必要手段。但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粒度和磁化率综合研究略显不足,二者环境指示意义的联系与差异尚不清晰,因此,建立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指示意义的基础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掘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中蕴含的环境信息,探索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现代与过去气候演化规律,丰富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连山及周边地区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成为我国过去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粒度和磁化率指标记录了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成为环境变化研究的必要手段。但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粒度和磁化率综合研究略显不足,二者环境指示意义的联系与差异尚不清晰,因此,建立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指示意义的基础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掘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中蕴含的环境信息,探索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现代与过去气候演化规律,丰富我国西部地区环境变化研究数据库,对预测未来气候与环境特征、做好科学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祁连山及周边地区进行三次野外考察工作,共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545个,小苏干湖(SGH)剖面样品213个。将采集的样品进行指标测定,分析表层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根据邻近传播聚类算法(AP聚类法)进行初步聚类,再结合粒度概率曲线等将祁连山及周边地区表层沉积物进行沉积环境辨识,分别分析不同沉积环境中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并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收集祁连山及周边地区地层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层与地层沉积物两项指标环境指示意义的差异与联系,将其应用于SGH剖面的古环境变化研究中。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粒径较大的样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低海拔地区,粉砂组分为主的样品偏多。依据粒度频率、概率曲线特征,可以识别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的大小,结合沉积环境和现代环境特征将表层沉积物分为五组:风成沉积物、类湖相沉积物、湖滨漫滩相沉积物、河流相沉积物、洪水沉积物。风成沉积物为近源沉积,受冬季风影响;其余沉积物主要受河流或湖泊影响,颗粒依次增大,水动力逐渐增强。粒度与气候湿润程度相关,但不同沉积环境相关性不同。由湖滨到湖心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水动力减弱,受入湖径流影响。2.表层沉积物磁化率与经度相关性较高。类湖相、湖滨漫滩相和河流相沉积物磁化率以97~98°E(200 mm等降水量线附近)为界,东侧磁化率与气候湿润程度呈正相关,受降水和成壤作用影响,在空间上磁化率与降水同步变化,主要受控于亚洲夏季风;97~98°E以西磁化率与气候湿润程度反相关,受风尘输送影响。河流相沉积物磁化率还受河流侵蚀、基岩性质影响。97~98°E东西两侧表层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的相关性相反。3.地层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的相似性体现在二者均可指示气候湿润程度。不同的是,沉积物粒度与动力密切相关,但不同沉积环境中意义不同,风成剖面中粒度反映冬季风强弱变化,湖泊剖面中多指示气候干湿变化;磁化率则在不同环流系统中意义存在差异,亚洲夏季风控制区沉积物磁化率与气候湿润程度呈正相关,西风模态核心区反之,过渡区沉积物磁化率对气候的响应则更加复杂。4.粒度特征指示SGH剖面以湖滨相和浅湖相为主,受降水影响小,小苏干湖为典型干旱气候控制下的湖泊类型,且该地区气候存在干旱化趋势。深度约3m(即R线)以下以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物粒径较小,磁化率较低,气候较湿润;在R线以下以湖滨相和浅湖相沉积为主,沉积物粒径较大,磁化率较高,环境干旱。
其他文献
植物的根系形态可以反映其吸收土壤中水分和营养元素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双子叶植物拟南芥的根由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侧根在拟南芥根系形态建成中起主导作用。类受体蛋白激酶是细胞之间和细胞与环境之间信号交流的桥梁,与植物生长发育、免疫和胁迫反应的调控密切相关。许多类受体蛋白激酶在侧根中特异表达,部分分子机制已被发现,但仍有许多功能未知,其中包含了众多没有自磷酸化活性的非典型类受体蛋白激酶。揭示它们的生物学
Salamo型化合物是在Salen型化合物的基础上引入电负性大的氧原子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具有O-烷基肟(–CH=N–O–(CH2)n–O–N=CH–)结构的化合物。相比于Salen型化合物,氧原子的引入使得Salamo型配体的稳定性提高,C=N键不易水解。在本文中,首先合成了不对称Salamo型配体H2L~1,制备了相应的L~1-Ni(II)配合物并表征了其晶体结构。近些年来,比色和荧光化学传感器因
图像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图像分辨率是图像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图像分辨率表示图像包含信息的丰富程度,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但在对物体成像过程中,受到成像设备、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生成的图像往往缺失了许多细节信息,难以满足实际的生活生产应用的需求。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作为一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在不提升硬件设备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因此
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讨论了绿色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也有很多研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评价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水平。国内绿色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关于西部的研究较少,而关于青藏高原绿色发展的研究更少。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西宁市主城区的绿色发展不仅对于青藏高原而且对于全国而言意义重大;再者,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其规划纲要总结性的指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问题。渭河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是这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其流域的生态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关系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明确渭河上游水环境承载力的状态,探究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对渭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一、前言(一)从小生灵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从这一刻起,父母无论是贫富贵贱、还是知深识浅,都要有意无意的扮演"教者"的角色。(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家长们大多是做小生意和种菜的农民文化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带着一脸的稚气,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家长们都会感到如释重负,一下子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托付给老师。正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客对铁路客运部门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是否能购买到旅客心仪的坐席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铁路旅客的出行体验。为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和旅客出行体验,并制定可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的旅客列车开行形式,本文考虑坐席动态分配对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研究。编制良好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铁路客运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和借
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频发,不仅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也极大的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针对可预知性灾害,为了尽可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预先制定可行的应急疏散计划至关重要。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大比例的无车人群,发生事故时,无法全部做到门到避难所的疏散,需借助公交车、通勤车等交通工具对部分人群进行集体疏散。因此选择合理的人群集结点是公交疏散计划必不可少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量激增,由此产生的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交通拥堵的产生与出行者的交通选择行为有关,交通需求管理的对象是出行者,出行者的选择会对城市交通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出行方式选择结果和出行路径选择结果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及出行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出行者出行的衡量指标及出行者
近年来,突发重大疫情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为了减少突发重大疫情所造成的损失,就需要为疫情爆发的地区供应大量的应急救援物资,尤其是应急医疗物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应急医疗物资调配能够有效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因此,对于应急医疗物资调配优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突发重大疫情爆发后,疫区各物资需求点的需求紧迫程度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如何在考虑物资需求紧迫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