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应运而生。在电子废弃物回收过程中,不规范的拆解作业产生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质量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稻田土壤污染已成为环境热点问题。本论文以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浙江省温岭市为研究区域,采集129个水稻土壤样品,进行多环芳烃污染物含量分析。利用数据统计、污染源解析、地统计学及风险评价方法,深入探讨温岭稻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水平、污染来源、空间分布规律及环境风险,以期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温岭稻田土壤中16种PAHs均有检出,PAHs总含量在190.76~1636.49μgkg-1,平均浓度为568.64μg kg-1,其中高环PAHs占主要部分。大部分高环PAHs单体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温岭稻田土壤中高环PAHs具有相似来源。除去NAP和BkF,其他PAHs单体与16种PAHs总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LU、CHR、BbF、IND可以作为温岭稻田土壤中PAHs的主要代表性化合物。利用相对丰度法、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温岭稻田土壤中PAHs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当地PAHs污染是多种污染源综合作用的结果,电子废弃物不规范焚烧和生物质燃烧等燃烧源是温岭稻田土壤中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利用贝叶斯最大熵法分析了研究区域PAH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温岭市稻田土壤中16种PAHs总含量在西北和西南部含量较高,中部及东部较低。七种致癌的PAHs含量空间分布趋势与前者类似,浓度高值区更多更密集、分布面积更大。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及社会经济因素与温岭稻田土壤PAH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两类因素会对土壤中PAHs的空间分布会产生影响。运用两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温岭稻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基于苯并(a)芘毒性当量方法,研究区域中总TEQBaP值为23.14~258.76μg-1,平均值为90.41 μg kg-1参照荷兰农业土壤标准,温岭稻田土壤中88%的采样点的TEQBaP超过荷兰土壤规定目标值。潜在的环境威胁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南镇、泽国镇、横峰街道和城北街道。基于风险商值方法,以总PAHs来看,研究区域稻田土壤处于低风险状态。结合两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推断出温岭稻田土壤中PAHs污染已构成潜在的生态风险。运用终身致癌风险增量(ILCR)模型评价温岭稻田土壤中PAHs的健康风险,参照USEPA的标准,温岭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危害较低。在三种暴露途径中,经口误食和皮肤接触两种途径产生的ILC Rs值占主要部分,呼吸途径产生的ILCRs值可以忽略不计。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年人,其中儿童的累积ILCRs最大值达到了10-6,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