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nfection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ICNS)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最常见的有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脑炎,此外,近年来隐球菌性脑膜炎罹患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以上各类疾病可遗留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在病程中存在过强的免疫病理反应造成的免疫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预后。为了降低以上各种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其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而后按照不同疾病选择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此外,还有必要针对感染中的免疫病理损伤恰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治疗以促进并改善疾病的转归。目的:本实验通过通过比较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与病毒性脑膜脑炎四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及预后的特点,探讨归纳四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点,从而能够及早判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检查及治疗。此外,还通过对以上4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检测,了解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程中脑膜局部免疫病理状态及特点,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过程中免疫病理机制的的判断及应用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及早做出预后评估寻找一种有效手段。方法:本实验首先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检索44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包括89例结核性脑膜炎、27例化脓性脑膜炎及以及1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315例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预后等。而后归纳统计,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系统检测7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27例结核性脑膜炎、1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化脓性脑膜炎、22例病毒性脑膜炎)及15例非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β、IL-4、IL-6、IL-8、IL-10、IL-12、IL-13、IL-15、MCP-1、TNF-α的浓度,再按其临床资料行分组。所得数据用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结核性脑膜脑炎与隐球菌脑膜脑炎组患者均大多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基础疾病多为结核(包括肺部及其他部位)与肝炎,其临床症状以发热表现相对较突出,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多合并的基础疾病的有肝炎、结核、自身免疫疾病、淋巴瘤、HIV感染以及需要长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疾病,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头痛,脑脊液压力增高明显,而发热表现不甚突出。2.改良抗酸染色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内ESAT-6检测对于结核性脑膜脑炎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MGG染色/墨汁染色阳性是隐球菌脑膜脑炎诊断金标准。对拟诊断化脓性脑膜脑炎者应尽量在使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提高其细菌学检查阳性率。3.整体来讲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预后不佳多系未及时早期诊断所致,隐球菌脑膜脑炎所共患基础疾病是影响隐脑预后的重要因素。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脑炎预后整体相对较理想,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系早期出现脑干损伤症状造成生命体征不能维持以及难以控制的癫痫持续状态所致。4.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IFN-γ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而隐球菌脑膜脑炎组中脑脊液IL-4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5.在结核性脑膜脑炎、隐球菌脑膜脑炎、化脓性脑膜脑炎组患者中脑脊液中IFN-γ及TNF-α浓度在重症组中明显高于轻症组,脑脊液中IL-8、IL-10在隐球菌脑膜脑炎及化脓性脑膜脑炎重症组浓度明显高于轻症组;6.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中GM-CSF、IFN-γ、IL-10、IL-13、TNF-α浓度水平在预后良好、预后较差及死亡组依次增高,并且随着有效的治疗其脑脊液中浓度亦明显下降。7.众多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并且能够被很多因素所调节。有些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程反应中不仅能够保护宿主,而且有加重宿主损伤的作用。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细胞学、生化及病原学方面)及头颅影像学综合做出早期诊断。将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菌素抗原检测和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测定联合会大大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及隐球菌脑膜脑炎临床诊断的敏感性。脑脊液中IFN-γ、TNF-α、IL-8及IL-10水平的监测对于病情轻重判断具有一定的客观评估价值。联合检测脑脊液中GM-CSF、IFN-γ、IL-10、IL-13、TNF-α等多重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动态检测脑脊液中IL-10、TNF-α水平动态变化不仅可对治疗效果的判读提供一定的客观指标,而且对于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治疗的切入时机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