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研究——以通信行业A企业为例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劳务派遣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形成了“派遣机构-派遣员工-用人单位”的特殊劳动关系,如何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尤其是如何对这类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企业中劳务派遣员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激励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不同类型劳务派遣员工的心理契约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员工激励模式。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经典的激励理论,并对劳务派遣和员工心理契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心理契约在员工激励方面的重要意义。接下来通过对通讯行业A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问卷调查,真实了解到A企业中四种不同类型的劳务派遣员工各自的心理契约特点,最后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的结果,对A企业现行的劳务派遣员工激励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A企业对劳务派遣员工实行分类管理,将其分类四大类--基础劳务型、基础管理型、技术型和专家型。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务派遣员工的心理契约呈现出以可持续就业能力为核心内容、双雇主的心理倾向和不稳定性较强等主要特点。同时,四类劳务派遣员工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心理契约特征:基础劳务类劳务派遣员工更注重职业规章的遵守,并期望企业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基础管理类劳务派遣员工更加注重恪尽职守,并希望企业能够将其转变成正式员工;技术类劳务派遣员工更加注重工作中提高技能,并希望获得企业更好的尊重;专家类劳务派遣员工更加注重为企业创造效益,并希望企业为其提供奖金奖励。根据四类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的不同特征,本研究以A企业现行的劳务派遣员工激励体系为基础,吸纳了分类管理的经验,也结合了现行体系的不足,分类构建了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的劳务派遣员工综合激励方案。希望本研究的研究结论能对A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具体实践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全球化背景下来审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经济总量还很小,区域发展不平衡,
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方式之一,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个人长期没有梦想,他可能会失去方向,变得非常懒散,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梦想對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特别重要,每一个梦想都是一个让我们的人生与众不同的机会。  ——李佳阳.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曾获第十二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三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其实,没有什么“大牛”“学霸”,一切只是厚积薄发。  ——狄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生,曾获评“清华大学学生年度
期刊
2010年第二、第三季度,我国GDP总量均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外资的大量引入是分不开的。截止2009年,韩国在华直接投资总额已经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居第
为研究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现象,刘宝碇教授先后提出了具有自对偶性的可信性理论和公理化的不确定理论。排序问题是在机器制造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运筹学和组合优化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