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粒子分析仪,系统分析了六里屯垃圾渗滤液实际工程流程各单元悬浮颗粒和胶体的分布和去除效率,并研究了生物膜法中试,超声辐照、冻融小试对悬浮颗粒和胶体的影响。
垃圾渗滤液中CODcr、NH4+-N、浊度等指标在六里屯工艺流程中逐步降低,生化预处理后、进入膜处理前CODcr约在1000mg/L左右,均是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质,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变差,在物理形态上则表现为悬浮颗粒与胶体。悬浮颗粒与胶体对于膜处理出水、膜污染都有很大影响:一、可以从悬浮颗粒与胶体的角度出发选择预处理工艺,使之有利于进入膜处理流程,即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又能降低运行费用;二、根据悬浮颗粒与胶体的分布、变化趋势,对于选择适合的膜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三、对膜出水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检查和诊断膜处理设施是否存在泄露和阻塞。
在试验中发现,粒径范围1.024~10.002μm的超胶体为主要组成,该粒径的颗粒物用通常的固一液分离技术比较难以去除。生物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CODcr及NH4+-N去除率高而稳定,能显著减小50μm粒子含量,从而可以有效地达到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目标。频率40KHz超声波对“老龄”垃圾渗滤液进行辐照,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粒径范围0.224~1.002μm之间的胶体数量有减小一增大一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冷冻融化能改变垃圾渗滤液中悬浮颗粒与胶体的比例。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认为未来优化的渗滤液处理工艺应以采用下列技术的串联形式为宜:回灌、生物膜法、MBR、NF、达标排放或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