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内旅游发展已进入全民时代,国民旅游意识普遍增强,乡村地区成为人们缓解压力、回归自然的首选之地。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民族村寨凭借其独特的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民族服饰与民族艺术等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乡村地域空间,更是承载人们长期以来生活实践、进行文化生产与传承的场所,是典型的文化空间。再加上地理学界的文化转向,使得空间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文化空间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然而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村寨的传统和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文化典型性和代表性逐渐消失。在此背景下,对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空间重构进行研究,将为提升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民族文化活态保护与传承提供启发性的思路和方法。论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文化空间、旅游文化空间、乡村文化空间和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文化涵化理论和旅游系统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重新定义了文化空间并界定出乡村旅游文化空间及其重构的概念。通过借鉴不同学者关于文化空间、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空间、旅游文化空间等的分类标准及体系研究,提炼出乡村旅游文化空间的要素并运用于乡村旅游文化空间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最终形成以物质旅游文化空间、精神旅游文化空间和社会旅游文化空间为主要一级指标的乡村旅游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西龙胜大寨村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大寨村总体概况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乡村旅游文化空间的形成条件、特征及构成要素。论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采用游客数据构建了乡村旅游文化空间游客总体认知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居民访谈的内容与结果,分析发现大寨村乡村旅游文化空间重构过程中面临着物质旅游文化空间要素不足、精神旅游文化空间开发不足和社会旅游文化空间开发过度三大主问题,最后在遵循整体性、以人为本和适宜性重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政策、制度、资金、外力等外部保障,从再现物质旅游文化空间,具体表现为景观重塑、情境再生和生活展示;开发精神旅游文化空间,具体表现为增加解说、舞台演绎和主客互动;恢复社会旅游文化空间原真状态,具体表现为符号强化、情境模拟等内部支持两方面提出大寨村乡村旅游文化空间的重构策略。
其他文献
水,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要素。因自然地理特征不同,水资源的形成与流动也有其独特规律。流域,作为划分水资源的单元,不仅是一条河流的集水区域,每个流域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水文网络、人口、环境、资源等各生态要素之间、上下游之间互相联动,不可分割。可现实生活中,这个完整的生态系却由在政治上“国家林立”的人类社会“分而治之”。行政单元又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与利用计划,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其呈现出自我意识觉醒、价值取向多元和道德自律缺失的特点。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理想信念滑坡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更应该关注自身风险的评价,不断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互联网化蓬勃发展、上市商业银行监管力度急需强化等新变化,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也同时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上市商业银行日常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其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探讨颜面部埋置扩张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12月间应用过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7例患者,共计使用扩张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机器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微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在测绘、消防、植保、航拍以及监测方面应用广泛,各个研究机构也对四旋翼无人机的应用及性能提升进行研究。单个四旋翼无人机由于其载重小、续航短等条件制约无法完成某些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多无人机协同编队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四旋翼无人机编队控制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视觉的四旋翼无人机编队控制系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