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投资和消费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一个“重出口、重投资、轻消费”的国家。随着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提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式拉开帷幕,逐步实现由过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变为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我国的经济现实却是居民消费萎靡、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未体现出它应有的作用。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决策,诸如实际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税率、就业压力等,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是影响制约我国居民消费有效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影响着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消费心理和消费预期,对居民消费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本文在查阅和梳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献之后,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获得的统计数据、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对城镇居民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农村的更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目前我国的支出水平仍然还很低。面对我国居民消费率逐年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扩大的情况,政府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居民消费,降低他们的预防性储蓄意愿。 最后,作者总结了实证研究的结论,同时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和加强财政对社会保障支持力度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政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