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德性的培养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wuyao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三大学科领域,若单从某一学科研究其道德教育思想,将很难全面把握。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只有抓住其核心,才可能理解其全部学说。总体来看,科尔伯格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延续了西方理性认知的传统,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其道德教育理论则是围绕“公正”这一主题展开的,侧重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旨在培养具有公正德性的道德主体。人需要有美德方可立足社会,而美德伦理即侧重对人的德性培养。基于现实的和理论的缘由,笔者认为进行美德教育是必要的。但人们在对应该养成何种德性的问题上莫衷一是;在道德教育的策略方面,国内外既有主张情感教育的代表者,也有主张侧重理性认知促进道德发展的响应者。事实上,这两者都忽视了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有效的道德教育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主体道德内化的过程。科尔伯格采用心理认知法研究道德教育问题,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以上两种研究进路的弊端。通过对假设的、事实的两难问题的追踪研究,科尔伯格不仅发现了主体道德内化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道德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还成功地将其理论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笔者在认真研读科尔伯格相关道德教育文本的基础上,试图从伦理学的角度,充分挖掘科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中以“公正”为核心的德性资源。一方面,通过对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探讨,看公正德性呈现的阶段特征及生成机制;另一方面,研究科尔伯格提出的具体的道德教育策略,以期对中国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尽管中国的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育者不仅要强调实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尊重个体的道德认知规律;此外,还应注重“公正”环境的塑造,因为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对于德性的养成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总之,不管是隐性的道德教育还是显性的道德教育,都应以尊重主体的自主性为前提,通过引导、环境刺激、榜样示范等方式激发主体的道德动机,养成稳定的道德品质,以产生自发的、一贯的道德行为。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它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建设过程中,主要包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科学命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力量和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各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的前进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因此,社区开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城市社区中“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
李应存教授擅用敦煌大泻肝汤化裁治疗附件囊肿,从肝论治,标本兼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疗效显著。将其经验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的全面展开,关于公民素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公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科技能力的提高方面,而对于公民道德素质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和谐的局面。但经济发展同
宇宙论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理论。先秦两汉时期的宇宙论最初出自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先秦道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宇宙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然到社会人
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信用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伦理主题,也是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主题。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多次下发文件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鄂尔多斯市是资源型城市,在2002年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一项立意深远的战略性工程,要求培养青年骨干具有全局意识、整体观念、规范意识、自主意识、创造意识等,帮助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