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管材蠕变裂纹增长规律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_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烯(PE)压力管道凭借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燃气输送、生活供水、排污、农业灌溉、矿山沙浆输送以及工业生产的管道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PE管道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0年,在服役过程中,PE管道可能会发生泄漏和破坏,其典型的失效模式可以分为三种,韧性失效、类脆性失效和脆性失效。蠕变裂纹增长(CCG)亦称慢速裂纹增长(SCG),是造成聚乙烯管道失效、影响管道服役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应用时,PE管材的连接常采用电熔焊接或热熔焊接,焊接接头位置的缺陷和管道安装过程中造成的擦伤,都会成为裂纹萌生和扩展的源头,影响PE管材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对人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威胁。因此深入了解PE材料母材及其焊接区域的裂纹扩展行为对保证PE管材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本文根据GB/T8804-2003在不同拉伸速率下对PE100材料的母材及焊缝进行拉伸试验,得到了PE母材和焊缝的屈服强度σy、断裂伸长率εf和弹性模量E随拉伸速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焊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加,屈服强度逐渐增大,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而弹性模量也逐渐增大,且带焊缝试样的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均小于母材试样,说明焊缝区的力学性能不如母材的力学性能,其塑性变形能力比母材要差。根据ISO 18489-2015标准,采用预制裂纹圆棒(CRB)试验方法,在不同应力比R及初始应力强度因子KI,max下,对材料母材区及焊缝区进行疲劳试验。基于CRB试样柔度法计算得到不同应力比R及应力强度因子KI,max下的裂纹扩展速率,并通过外推法得到R=1时的裂纹增长规律。对于PE管内壁轴向及环向裂纹,假定了裂纹前缘具有近似相同应力强度因子的裂纹形状作为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具有的形状。以PE管局部塑性垮塌为依据确定一定载荷下裂纹的极限尺寸。利用PE管母材和焊缝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计算了不同初始裂纹深度下PE管的剩余寿命,确定了满足50年服役寿命时PE管材允许的最大初始裂纹深度。结果表明,本文所用的PE100管母材最大允许内壁轴向裂纹的相对深度为0.016,此时所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为0.20 MPa·m0.5,最大允许内壁环向裂纹的相对深度为0.124,所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为0.26 MPa·m0.5;PE100管材焊缝的最大允许内壁环向裂纹的相对深度为0.105,所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值为0.24 MPa·m0.5
其他文献
社会工作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作用,而社会工作者们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于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已有的上百年发展历史,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大众对社工的认知度不够,这给社工开展服务时带来了一定的阻滞。本篇深度报道以有着多年社工经验的刘霞、张亚贤、张耀炜等为主要报道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用具体的故事来呈现社
康艾注射液是以人参、黄芪、苦参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复方抗癌注射液,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之效,作为肿瘤患者放疗和化疗期间辅助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患者,女,58岁,2001年12月27日下午3点半来院就诊.主诉:上感、胸闷、气短3天.查体:神志清,痛苦病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 mm,对光反应存在,心脏听诊无异常,双肺呼吸音粗糙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大功率的发射装置已成功应用于雷达、制导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作为发射装置的核心部件—固态功放输出功率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发挥,进而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和电子平台的兴起,我国快递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壮大,对国民经济和公众消费方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快递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朝阳产业。然而,快递业的几何式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行业问题,如快递业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监管的缺位、监管手段落后、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等,给未来快递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加强快递业相关法律体系建设,实现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
在总结学院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市场成熟的系统方案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于此次图书新馆软硬件平台的建设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方案。
2005年3月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发生输入性病畜引发人间感染的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美国时间今年3月7日上午,苹果发布了他们的第三代平板电脑。这款新产品不是我们在传闻中听到的"iPad3",也不是所谓的"iPad HD",而是被意外地命名为"The new iPad"。新iPad在
程序漏洞是由程序编写错误产生的,攻击者利用这些程序中的漏洞可以控制程序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程序漏洞的研究工作伴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已有将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