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地区崖墓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se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崖墓是西南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特色葬俗,向来是学界研究的焦点所及,相关成果亦是推陈出新。而渝东地区处于川东平行岭谷,是崖墓分布的一处重要区域。举世瞩目的三峡考古,催生了渝东地区崖墓的大发现。考古资料的快速积累要求及时的整理与分析。本文即以可见的本地区崖墓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笔者自身的田野发掘所得,对渝东地区崖墓作基础的类型学及年代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对渝东地区崖墓生命期内的变迁和发展等问题作初步的阐释。   本文先对研究地域及研究对象作明确的界定,将“渝东地区”与考古中常见的“三峡地区”、“峡江地区”作区别;并将“崖墓”与“崖葬”及“岩坑墓”作定义上的区别,明确各自的所指。   通过对崖墓型制及主要随葬器物的类型学排比,本文将渝东崖墓分为十段六期,并通过将崖墓中的特征性器物与本地区及邻近地区内有确切纪年或年代明确的同类器作比较,推断出各段期的绝对年代。通过分期与断代可知渝东崖墓的生命期为东汉初期至六朝的齐梁时期。   在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又对渝东崖墓的一些特征进行探讨。初步统计各期内的崖墓数量变化,并结合相关文献解释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对崖墓的排列情况进行了探讨,发现紧密相邻的崖墓多呈现出一种右早左晚的排列规律,当然部分墓列并不体现这种排列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排列有致的墓列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本文还将东汉时期四川地区的崖墓粗分为两大区域:川中北地区及川东南地区,并将此两地区的崖墓与渝东地区崖墓作初步的比较。   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对这三个区域崖墓差异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单士厘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传统知识女性先驱,她曾以晚清外交使节夫人的身份跟随丈夫钱恂游历日俄和欧洲,并且将自己在海外的见闻撰写成《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前者被视为
学位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深重,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变革步伐,逐渐推动了社会变迁以及政治格局的更新。在全社会呼吁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社团应运而生,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影响
学位
中华文明历史悠远,五千年来人才辈出,每一个省市地区,或多或少都产生过历史文化名人,而广东更是名人荟萃。但是对广东究竟有多少历史文化名人,什么人物能够被选入历史文化名
学位
中国援外医疗是中国对外援助乃至中国整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学术界对此的专门研究却比较少。在一些关于中国外交和对外援助的研究著作和文章中,虽然都涉及到中国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