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裔小说《余震》是创伤叙事的典范之作,根据其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也是我国灾难影像叙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和电影都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为叙事背景,讲述三十余年间主人公母女的创伤经历和生活变迁。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两者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叙事形式、媒介载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两者的叙事核心都是对大地震这一创伤记忆的表达。在两种不同的讲述方式背后,存在着许多表达灾难重建和表达借鉴经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裔小说《余震》是创伤叙事的典范之作,根据其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也是我国灾难影像叙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和电影都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为叙事背景,讲述三十余年间主人公母女的创伤经历和生活变迁。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两者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叙事形式、媒介载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两者的叙事核心都是对大地震这一创伤记忆的表达。在两种不同的讲述方式背后,存在着许多表达灾难重建和表达借鉴经验的共性。本论文以小说和电影中的创伤记忆为切入点,对两个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差异、总结其共性,以此凸显学术和社会实践价值。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释选题来源及意义、分析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思路,并对创伤研究理论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到三章分别从叙事视角、创作话语、情感主题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两者创伤叙事的不同之处,以此对创伤表征和言说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第四章总结两者的共性之处,挖掘创伤记忆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究两者对灾难表达的共同价值。绪论部分对文章主要运用的创伤理论进行梳理,并探究创伤与文学书写及影视表达的关系,以此为正文部分的文本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一章比较二者不同的叙事视角。《余震》着眼于个体的创伤疗愈,整部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小灯地震后创伤的心理治疗展开。而《唐山大地震》则聚焦于家庭创伤叙事。在改编过程中,故事的着眼点从个体的创伤体验、心理问题拓展到了以李元妮一家为代表的集体创伤。第二章比较二者创作话语的不同。《余震》的作者张翎是离散海外的华裔作家,创作处于“他者”的语境中。而《唐山大地震》的导演冯小刚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的创作受海外文化的影响较小,影片的价值取向主要是立足于本土的表达。创作主体文化身份的不同使得作品有了不同的话语表达。第三章比较二者不同的情感主题。《余震》强调的是创伤之“痛”,是受创者经受的弥久不散的“心灵余震”,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继续关注、治疗与和解。而《唐山大地震》在改编时强调创伤后亲情带来的治愈力量,让观众感受到了人们从废墟中坚强站起来的温暖。第四章总结了小说和电影的叙事表达共性。虽然《余震》是从个体层面出发,《唐山大地震》从群体层面出发,但是两部作品都展现了对创伤记忆的关注和叙事疗愈、对灾难叙事的总结和反思,在自省和反思中,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效应,彰显了灾难表达和可能性疗愈的共同价值。创伤体验不仅仅存在于过去,还存在于现在。当今社会,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创伤的阴霾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在这样一个饱受创伤的社会环境中,对创伤记忆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让我们坚信即使在如此绝望的境地下,创伤也能够得到疗愈,我们应该勇敢面对世间的苦难与不幸。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纳入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主对小区物业管理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与之伴生的是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间频发的矛盾。社区物业管理纠纷背后的成因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小矛盾冲突容易发展为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基层社会稳定。因此,从源头上减少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矛盾纠纷,创造舒适
目前女性赋的研究总体较为沉寂,然而无论是从赋本身文体形式的美学意义,还是女性赋较之男性赋独特的细腻情思,女性赋都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清代女性赋庞大的数量及题材内容的创新性尤其值得注意。因此,笔者立足于清代女性赋的研究现状,对清代女性赋作整理,并在研究清代女性作家创作环境的基础上,对清代女性赋题材及思想内容进行具体研究。清代女性赋的文献来源主要包括辑录赋作的典籍、女性作品集中的女性赋部分、近现代学者
我国传统审美观念认为“圆”可以阐明生命发展的运动规律,代表了宇宙的循环往复,象征着吉祥圆满。当如此美妙的艺术形式被广泛的运用于舞蹈之中,通过圆形舞蹈调度的艺术形式能够发挥“圆”形式美的内在规律,并展示其强大的意象性功能,给舞蹈作品的抒情达意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带来无限遐想。国际标准舞本身具有极其强大的情感表现张力,能够极强的传递作品的意象。当今,我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赛场竞技,跳规定
无论是故事发生的场所,还是故事呈现的形式和方法,阎连科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空间化特征。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利用空间叙事学理论分析阎连科小说的空间化问题,但从其小说的空间类型出发,对其作品中的空间结构及意义进行系统研究还显得相对薄弱。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空间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讨论阎连科小说中出现的空间类型,并分析其意义。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人物形象、艺术手
2018年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跟随着机构改革的脚步,全国自上而下的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在顺利推进中。机构改革的实施,赋予了市场经营主体更大的自主权,推动了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构建起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机构改革背景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形式和内容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但因改革的试误性导致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公务员对改革不适应,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压力,为公务员降压、减压也成为我
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较多。近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定位坚持“维稳”、“房住不炒”,先后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降低,为确保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大批房地产企业已经把“高周转”模式作为企业经营制度。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泡沫化逐渐明显,政府出台精准的组合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维稳。但银行银根持续收紧、疫情成为常态化,一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更多企业愈发认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加大研发投入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明显上升,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与国内全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农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仍然存在研发投入水平偏低的情况,且各公司研发投入水平不均衡的现象较为突出。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不仅关系
创意写作在19世纪末期以改革者的姿态出现在美国高校,并且获得广泛的认可,对二战以后英语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创意写作引进国内以来,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仍显得任重道远。通过对创意写作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十余年来创意写作在我国的总体发展趋势,系统总结有关研究成果,全面勾勒创意写作研
嵌套结构较早应用于小说、戏剧等经典叙事文类之中,随着叙事学由“经典”向“后经典”的发展,电影叙事学借助经典叙事学的原有体系延伸出具有“电影”特质的叙事模式。其中,嵌套结构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影实践中,逐步丰富了该结构原有的形式技巧与文化意蕴,其审美空间得到极大拓展。本文力图将电影嵌套结构的类型、叙事艺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联系起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论述嵌套电影的审美价值。全文通过梳理嵌套电影的发展实
保尔·克洛岱尔的中国题材创作主要见于他的诗歌、戏剧与散文中。将近14年的在华生活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克洛岱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这主要体现为身份各异的人物形象、地域分布极广的城市形象与类型丰富的文化形象。从《第七日的休息》中的皇帝到《缎子鞋》中的仆人,中国人物形象在社会地位上由高位跌至低位。这两类人物作为陌生者、受难者、异化者、劳动者群像的首末两极,在对于话语权的掌握上呈现为发声者——缄默者——发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