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风失语症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脑卒中后会有30%-40%左右会出现失语症。中医学具有几千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完整的理论,对中风失语症病机的论述记载了大量丰富的医籍,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因此,通过全面系统收集,整理中风失语症病机的古代论述,分析古代医家对中风失语症病机的阐述。从而揭示中风失语症病机的特点,丰富中风失语症病机的内容,为中风失语症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通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该馆馆藏中医古籍共计4万多册),电子版《中华医典》(该医典收录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部)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中风失语症病机的相关论述。应用中医药基础理论,对中风失语症病机的有关论述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依据中医学学术体系即:理中有法,法中有理,理法指导方与药,方与药又是理法的反映,推断中风失语症病机。讨论与结语:“失语”一词源自现代医学,中医学将失语症称为“风懿”、“舌喑”、“语涩”、“瘖痱”、“不能言”、“中风失音”等。传统中医学的失语症以现代医学来阐释,我们认为“风懿”类似感觉性失语;“语涩”类似运动性失语;“舌喑”类似构音障碍。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明确指出言语的形成是大脑中的语言中枢。但是传统中医学则认为言语的形成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精气血津液的维持,在其他脏腑、经络、器官等协助下完成的。因此,中风失语症的病机应以五脏、气血津液、经脉为探究点。心脏的功能是言语形成的核心部分,以心脏论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心气亏虚、心血亏虚、心火扰神、心神不宁、痰蒙心窍、心脉瘀阻;肺脏主要以肺主之气参与言语的形成,以肺脏论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肺气亏虚;脾脏以自身的运化气血功能参与言语的形成,以脾脏论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脾气虚或脾虚失运;肝脏以血为本,以肝脏论中风失语症病机根本为肝血亏虚及肝风内动;肾脏藏脏腑之精,言语的形成及脏腑功能的活动皆依赖肾精,以肾脏论中风失语症病机根本为肾精亏虚。言语出于心神,而究其根本是气血津液在维持生命的活动的外在表现。以气论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本气自虚;以血论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瘀血阻络。以津液论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痰湿生热。五脏通过经脉与气血津液相互联系形成一体,以五脏之经探讨中风失语症病机主要为:手少阴病机为心火亢盛;手太阴病机为肺气不足;足太阴病机为脾气亏虚;足厥阴病机为肝血亏虚;足少阴病机为肾精亏虚。总而言之,中风失语症以五脏为发病基础,以风、火、痰、瘀等为发病因素。五脏功能的异常导致脏腑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经脉运行失常是中风失语症的根本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