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形式,时间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时间观念也经常被人们所忽略,这常常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败和交往障碍。语言是文化符号的系统,而谚语又是语言中的精华所在,它能够折射出价值观和一些普遍的观念。因此,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谚语,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核心。无论在美国谚语还是中国谚语中,都存在着大量关于时间的谚语,它们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的使用。通过研究这些谚语,我们更找到中美时间观念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此给从事跨文化交流的人们提供一些指南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在此研究中,作者收集了和时间相关的238个美国谚语和233个中文谚语作为语料。基于这些语料的特点,作者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并运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结合霍尔的单时制、多时制的理论和克拉克洪和斯托特伯克来进行分析。这些谚语被分为三组:普遍时间观念;单时制与多时制;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取向。根据其含义,每一组里的谚语都进一步被分为若干小组来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计算每个小组的百分比得到具体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中美时间观的异同。根据数据分析和讨论,主要发现如下:第一,普遍的时间观念反映出中美时间观念中较多的相似性。具体来说,我们能够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把时间看成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非常珍惜机会。他们都把变化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能合理应对。中美两国人都更喜欢缓慢的生活而不是匆忙的行为方式。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十分尊重老人,这打破了美国人只重视年轻人鄙视老年人的思维定式。第二,对于时间倾向,中美都更倾向于遵循单时制。美国人属于现在—未来取向,中国人属于过去—现在取向。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开塞露在直肠癌MRI术前T1和T2分期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对直肠磁共振术前T1分期和T2分期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9月至2013年12月北京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受众研究一直都是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文化研究开启了受众研究的新方向,戴维·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理论又是文化研究中最具代表的理论之一。文化研究学派诞生于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的浅部真菌病患者组成与病种分布情况,分析各类型浅部真菌病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等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从而提供理论依据以提升临床医生对浅部真菌病的认识
[目的]掌握大理地区残疾老人的照顾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并对残疾老人的照顾质量及照护服务水平作出评价,为提高大理地区残疾老人的照顾质量、改善照护服务提出有价值的信息。
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工作应该从项目决策的时候开始,由最初的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到项目投资建设完成直到投入运营,都应以独立、科学、公正、客观作为基本原则,参照《项目可行性
在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最汹涌的洪峰莫过于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该情况已在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中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民政部最新的统计数据,在中国1.94
株洲市作为中部的一个新兴工业重镇,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成为株洲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得力“助手”,成为拉动投资、拓展项目配套资金的有效途径,有力支持了各地建设和经济发展
医疗问题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进行“病有所医的医疗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医疗面临什么问题,
研究目的:通过中药汤剂配合推拿手法对小儿秋季腹泻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规范的评价,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实用、有效、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临床参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临床
模糊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科学解释不一致的错误的认识结果、不恰当的思维方式以及模糊的价值观等。资料显示,目前模糊观念的研究在模糊观念的探查、模糊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