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务学堂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中体西用"办学观则是贯穿其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本论文通过对洋务学堂的历史考察,探讨"中体西用"办学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论文认为,洋务学堂是中国传统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第一步,其根本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体"与"西用"的矛盾矛盾贯穿洋务学堂的发展过程;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和道路,决定着洋务学堂各基本要素的存在形式,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教育逐步向现代教育转化.但与此同时,"中体西用"又制约着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论文首先分析了洋务学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论文认为,洋务学堂是在腐败的政治、凋弊的经济、专制主义的文化和衰废的传统教育等内在危机的情况下,伴随着外国列强的冲击下而产生的,它的启动缺乏现代化教育所必需的思想文化基础.论文随后考察了洋务学堂的发展进程与洋务学堂各基本要素的现代性特征.论文认为,在"中体"与"西用"矛盾的推动下,洋务学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西文学习与洋务学堂的被动起步阶段;西技学习的主动追求与"中体西用"办学思想的明确阶段;"求强"观念的确立与军事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的发展阶段;"求富"观念的确立与实业学堂的发展阶段.论文重点讨论了洋务学堂在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突出体现在:洋务学堂适应并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承担了开展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历史任务,进行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而避免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殖民化前途,启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论文最后在进一步比较了中日两种办学指导思想即"中体西用""和魂洋才"的区别的基础上,进行了中体西用观的当代思考,重点分析了其"体用分离"的理论局限及对教育实践的误导.认为其不仅延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其影响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