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体西用”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对洋务学堂的历史考察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务学堂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中体西用"办学观则是贯穿其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本论文通过对洋务学堂的历史考察,探讨"中体西用"办学观对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论文认为,洋务学堂是中国传统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第一步,其根本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体"与"西用"的矛盾矛盾贯穿洋务学堂的发展过程;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和道路,决定着洋务学堂各基本要素的存在形式,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教育逐步向现代教育转化.但与此同时,"中体西用"又制约着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论文首先分析了洋务学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论文认为,洋务学堂是在腐败的政治、凋弊的经济、专制主义的文化和衰废的传统教育等内在危机的情况下,伴随着外国列强的冲击下而产生的,它的启动缺乏现代化教育所必需的思想文化基础.论文随后考察了洋务学堂的发展进程与洋务学堂各基本要素的现代性特征.论文认为,在"中体"与"西用"矛盾的推动下,洋务学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西文学习与洋务学堂的被动起步阶段;西技学习的主动追求与"中体西用"办学思想的明确阶段;"求强"观念的确立与军事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的发展阶段;"求富"观念的确立与实业学堂的发展阶段.论文重点讨论了洋务学堂在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突出体现在:洋务学堂适应并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承担了开展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历史任务,进行了中国近代最早的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而避免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殖民化前途,启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论文最后在进一步比较了中日两种办学指导思想即"中体西用""和魂洋才"的区别的基础上,进行了中体西用观的当代思考,重点分析了其"体用分离"的理论局限及对教育实践的误导.认为其不仅延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其影响持续至今.
其他文献
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着先进理念与实践滞后之间的矛盾、课程内容增加和开展耗时较多的矛盾、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活动与有限的课时定额之间的矛盾,以及需要对丰富且分散的课程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其地位和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突显,由此使对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而对于赋有"富饶的贫困"之称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指日可待。然而,快节奏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不合理的饮
该文是关于家庭教育中知识学习方面教育现状的一个研究结果,重点分析了知识学习中家庭规范的表现与运作过程.该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三个初中生家庭个案的现场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这门学科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转变思想,重视体育教学;关注师生情感、营造和谐氛围。讲解与示范。让思维动起
期刊
鉴于应对方式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有所不一,且其应用研究较少、范围较小的情况,本研究拟就高复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应对方式进行心理干预的微观影响研究。首先对高
课程结构调整是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的中小学课程结构做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在总结和吸收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