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本课题以经方当归芍药散(Danggui Shaoyao San,DSS)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主要成分,对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和优化;并且比较其主要成分在拆方前后的含量变化;建立DSS体外指纹图谱,对DSS血清药物化学方法进行研究,初步阐明DSS血中移行成分来源,寻找出具有药动学特征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阐明DSS复方的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2方法①选用正交重复设计实验法,以芍药内酯苷(Alb)、芍药苷(Pae)、阿魏酸(FA)、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23-acetate)为评定指标,使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优化提取条件。②比较DSS单煎液、共煎液、血药组以及水药组中芍药内酯苷(Alb)、芍药苷(Pae)、阿魏酸(FA)、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23-acetate)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③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基础,建立包括共有峰数、相似度及峰面积比值在内的当归芍药散提取液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标准,并对10批供试样品进行了检测。④建立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利用所建立的体外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口服当归芍药散提取液及其拆方后的大鼠血清进行血中移行成分分析。比较全方、血药组、水药组、各缺味药方及单味方给药后所得的血清的HPLC色谱图,初步确定口服DSS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⑤选用高相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array detector, HPLC-DAD)分析大鼠灌胃DSS后0~6h血清中移行成分,找出移行成分中具有药动学特征的物质。3结果①通过对正交重复试验对DSS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确定以药材8倍量75%乙醇回流两次,每次1.5小时的提取方法,经HPLC测定并计算得出芍药内酯苷(Alb),芍药苷(Pae),阿魏酸(FA)及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23-acetate)的百分含量分别为0.3254%,1.1749%,0.0249%和0.0514%,即:DSS每100克生药中含芍药内酯苷(Alb)3.254mg,芍药苷(Pae)11.7490mg,阿魏酸(FA)0.249mg,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23-acetate)0.514mg。②通过比较DSS单煎液、共煎液、血药组和水药组中芍药内酯苷(Alb),芍药苷(Pae),阿魏酸(FA)及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23-acetate)的含量,4种指标成分在共煎液中的含量有显著性提高(P <0.05)。③通过HPLC-DAD建立了DSS复方及其拆方的体外样品化学信息图谱,确定了21个共有峰,利用“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均大于0.90以上,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的技术指标稳定,重现性好。再次基础上确认了各共有峰的归属,其中3、7、8、10、19、20、21号峰分别对应川芎嗪、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藁本内酯、白术内酯Ⅰ、23-乙酰泽泻醇B;2、4号峰来源于6味生药;1号峰来源于白芍、川芎、泽泻;5、6号峰来源于当归、白芍和川芎;12号峰来源于白芍和川芎;15、17号峰来源于当归和川芎;9、11、13来源于白芍;14、16号峰来源于川芎;18号峰来源于白术。21个共有峰中15个峰来源于血药组、6个峰来源于水药组。④大鼠灌胃DSS提取液后从血中发现了16个入血成分,其中7个成分为复方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芍药苷和阿魏酸为己知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另外9个成分为代谢产物和新产生的成分。大鼠灌胃给予单味药白芍有13个入血成分,其中6个成分可以在复方找出;当归有10个入血成分,其中6个成分可以在复方找出;川芎有18个入血成分,其中8个成分可以在复方找出;白术有10个入血成分,其中4个成分可以在复方找出;茯苓有4个入血成分,其中1个成分可以在复方找出;泽泻入血成分有1个,其中1个成分可以在复方找出;有3个移行成分初步判定为新产生的代谢物质。⑤大鼠灌胃DSS提取液后血中16个入血成分中有14个成分具有药动学特征,在0~6h内有明显代谢特点。4.结论①DSS的醇提工艺以药材8倍量75%乙醇回流两次,每次1.5小时为最优提取方法。该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②DSS拆方前后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为探讨方剂的配伍提供了科学依据。③建立了DSS体外指纹图谱,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DSS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并为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④此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适用于当归芍药散的物质基础研究,其结果初步确定了其血中移行成分的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归芍药散中的配伍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当归芍药散药效物质奠定了基础。⑤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表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DSS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但是移行成分并非是有效成分,而具有药动学特征的成分才可能是发挥药效的物质,对这些成分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