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伴或不伴有肾功能减退为临床表现的一类肾小球疾病。该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本研究的对象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近年来慢性肾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年轻化,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慢性肾炎是临床内科难治性疾病,最终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患者不得不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西医对其治疗也只是对症治疗,且对于消除血尿和蛋白尿的疗效有限,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和血尿,延缓肾功能衰退。把慢性肾炎的治疗寄望于中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主要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医各专家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总结。第二部分是吕仁和教授十一五国家支持计划三型四候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和有效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是其补充部分。本研究依据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多年临床经验,采用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基本方:生黄芪15g、炙黄芪15g、当归10g、丹参15g、丹皮15g、制龟板12g、金樱子15g、芡实30g、茯苓15g、猪苓15g、泽兰10g、泽泻10g、川牛膝15g、鬼箭羽15g)治疗慢性肾炎60例,并设置对照组60例,采取相同的西医一般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尿红细胞、尿常规尿蛋白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采用SPSS17.0对观察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1.治疗后与入组时比较,暴露组肾小球滤过率总体逐渐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治疗12个月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6);而非暴露组肾小球滤过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治疗12个月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2)。2.治疗后与入组时比较,暴露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减少,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75);而非暴露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升高,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3.尿常规尿蛋白疗效分析:治疗后暴露组总有效率均高于非暴露组,治疗2个月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尿常规尿红细胞疗效分析:治疗后暴露组总有效率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治疗后与入组时比较,暴露组中医证候积分总体逐渐下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01)。6.综合疗效分析:治疗后暴露组病例总有效率均高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保护肾功能方面有一定疗效,且随着治疗的时间延长,疗效会更显著。2.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在减少尿蛋白、尿血方面有一定疗效,且随着治疗的时间延长,疗效会更显著。3.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4.益肾补虚化瘀散结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安全有效,可长期服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