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安市实施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模式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始终把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农村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在广大农村中实现全民健身运动,2009年淮安市开创了大学生村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模式,为推进我国农民全民健身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然而这种模式的运行机体、管理体系、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等,是否适合进一步推广等,都有待于探索研究。对此,选择本课题研究为辩证分析“淮安模式”,进一步完善及推广“淮安模式”,促进广大农村的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位。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1、“淮安模式”具有一整套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具有财政和政策为保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功能,使农村体育富有成效,开创了我国农村体育工作之先河。2、“淮安模式”实施,为当地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的提高搭建了平台,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当地农村的健身运动场地和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推进了农村体育健身运动的普及化开展。3、“淮安模式”实施,在当地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与带领下,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且活动内容丰富、更加多样化。4、“淮安模式”实施中也显露出管理体系、保障体系、体育政策法规和制度、监督评价工作和奖励机制等不够健全;农民体育健身经费不足和筹资渠道狭窄等问题。5、“淮安模式”值得推广,推广“淮安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及灵活性。根据“淮安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教材是供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情况影响着教学目的的达成,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课程与教材改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越来越受到技术的影响。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技术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农村教育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教师。经济收入关系到农村教师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到
一切社会组织的良好运行,都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基础,制度决定成败。对独立学院制度的研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极富挑战性的一项研究课题,也是一项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
隐喻最初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起,隐喻的作用渐渐受到重视,它被看做人类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的重要认知工具,其概念逐渐从语言修辞学领域扩展到心理学、
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写入实施建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改变西藏地区英语教学“费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任;维系着国家的发展,衡量着整个国家的教育程度。体育教学物质基础环境是体育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对体育教学有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