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元素平衡的A+OSA工艺的污泥减量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有机性工业废水的处理。  本论文通过量热分析和元素分析手段研究A+OSA(Anoxia-Oxic-Settling-Anaerobic)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与途径。研究系统中碳元素的转移,并结合其微生物生化反应热效应,推测污泥减量机理,了解复杂微生物种群整体质能利用的驱动机制及其表达方法,以期为A+OSA组合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系统各个反应区内,输入输出的C元素主要存在于干污泥(固相)中,混合液上清液(液相)中次之,存在于气相(系统释放的含碳气体)中的相对较少。而针对于整体而言,系统稳定运行后,输入系统的C元素源自系统进水中所含的C元素;输出系统的C元素则以气相(向系统外释放的含碳气体)输出为主,系统出水次之,干污泥(固相)输出相对最少。  本试验在反应器缺氧区、好氧区及贮泥池内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92h、5.76h、7.14h的工况下,得到A+OSA系统49.98%的污泥减量率。试验期间,AO参照系统平均产泥量约为2.46g/d(干重),A+OSA系统的平均产泥量约为1.17g/d(干重)。对比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发现,通过热水浴保持反应器内泥水混合物的温度在25±1℃左右,贮泥池采用高位水箱溢流出水的方式等,维持系统较好的稳定性,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  综合两个系统固相污泥中的C元素试验结果,发现A+OSA系统中贮泥池污泥中碳元素衰减量为108.53g,缺氧池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90.55g,好氧池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31.79g,主体反应区内固相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122.34g,合计系统固相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13.81g;系统以剩余污泥中固相污泥的形式排出的碳元素量为13.82g。AO参照系统中缺氧池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40.79g,好氧池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12.19g,合计系统固相污泥中碳元素增长量为28.6g;系统以剩余污泥中固相污泥的形式排出的碳元素量为29.94g。A+OSA系统贮泥池内污泥中碳元素的减少验证了贮泥池内有污泥衰减的发生;A+OSA系统主体反应区内的水污泥中的C元素量增加量大于AO参照系统污泥中的C元素增加量,这一点佐证了A+OSA系统中,由于贮泥池的引入,主体反应区内微生物存在补偿性增长的理论。  试验期间,A+OSA系统中缺氧池、好氧池、贮泥池微生物生化反应平均放热值分别为5.36kJ/d、92.82kJ/d、27.09kJ/d。AO参照系统中缺氧池、好氧池微生物生化反应平均放热值分别为2.59kJ/d、72.35kJ/d。累积试验30天内,A+OSA系统累积向外界释放热能3758.26kJ,AO参照系统累积向外界释放的热能2248.18kJ。在试验期间内,A+OSA系统微生物生化反应累积放热值明显高于AO参照系统。  在两套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在两套系统输入能量相同的情况下,A+OSA系统向外界释放的能量显著高于AO参照系统。说明A+OSA系统中的用于维持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用于合成生物体的能量变少,A+OSA系统发生了解偶联,即解偶联的发生是其污泥减量的原因之一。A+OSA系统由于贮泥池的引入,系统内总体上微生物总量多于AO参照系统,进而导致A+OSA系统用于维持能的碳元素量高于AO参照系统。  A+OSA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是贮泥池内的污泥衰减和主体反应区内的活性污泥补偿性增长以及解耦联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本课题得到教育部重大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效稳定运行共性关键支撑技术研究”(308020)和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9BB0029)的资助。
其他文献
结构可靠性鉴定是评估结构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鉴定与正常使用性鉴定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砌体结构安全性鉴定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城市内涝灾害更加频繁,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人民的生活,暴露了城市排水体系无法适应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问题。目前,采用传统计算方法规划设计
有限元法是一种有效的工程分析方法,特点是可以对不规则边界、材料各项异性、有裂缝或突变等复杂工况进行较为精确的分析。有限元前处理作为整个有限元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极为
随着世界在建或待建的泄洪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高速水流空化空蚀成为水利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受施工条件等客观因素限制,在溢流坝、泄洪洞、陡槽等泄洪建筑物中普遍存在不平整突体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接节点是钢结构梁柱连接中采用比较普遍的半刚性节点之一,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青睐。该节点的组件较多,受荷时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性能,受力和变形形式复杂,目
这些年来,我国许多的大型建筑因为功能上的需要,要求其不设或者少设伸缩缝,这导致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日益增多。如果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收缩、温度的变形及其效应处
CBM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楼盖体系;与传统板梁楼盖相比,它具有自重轻、跨度大、结构选型自由、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施工效率高等特点;由于自
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常常出现沉降过大、裂缝等公路病害,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因此,软土地基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本文基于连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施
水平受荷嵌岩桩广泛应用于红粘土地区,但鲜有研究。目前计算水平、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理论等已得到较大发展,数值试验现已成为一种分析群桩受力变形的有效途径。对于基桩及桩
部分斜拉桥是介于传统梁桥和斜拉桥之间的一种新兴桥梁结构,其在中小跨径桥梁的比选上,具有优越的结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指标,目前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并具有良好前景。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