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实验。2004年9月开始在全国推广(实施)。因此,对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导下,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立足于本校,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与健康方面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专业人员等多方人士的参与,提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课程开发过程。为了解内蒙古蒙古族中学《课标》的实施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以蒙古族中学体育教师及学生为调查对象,对19所中学的114名体育教师及19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初中教学的要求,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在学历结构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年龄和职称结构上看,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师资培训的力度不够并且培训形式单一;体育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意识淡薄。2、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实施现状的调查显示:蒙古族中学的体育教师整体上能把握《课标》的理念,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以及具体操作层面上仍延用以往的方法。3、通过主成份分析,得出制约蒙古族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6种。按先后顺序依次为:培训及关注、各方面态度、课程特性、课程资源、教师素质、校园文化。4、内蒙古东部区重点中学出现体育器材短缺现象,其它地区学校的器材基本能满足《课标》的需求;重点与普通中学的场地,除田径、篮球、排球场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场地有显著差异;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场地配置也各有特点,差异较显著。5、蒙古族中学普遍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59.2%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和指导效果一般;开发新的内容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满意度。6、蒙古族中学的体育教师愿意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持积极的态度。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态度、课程意识、家长与社会的态度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影响因素。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也面临着体育课程内容、体育师资和社区体育资源等短缺、体育场地设施经费资源不足、缺乏相关政策支持、整体规划不足,具体做法模糊等主要难题。7、相对而言,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校本课程的了解较少,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关注程度也较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学生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主要是想通过体育锻炼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的目的,男女生没有差异。8、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生新运动技能的掌握及运动乐趣的形成,也有助于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校本课程后学习成效主要表现在:培养了勇于拼搏、敢于竞争的品质;体质与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新知识;但运动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还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