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杉木林磷生物利用机制及磷循环特征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um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力的维持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而养分对于生产力的维持至关重要。随着林龄的增加,林木生长发育特征改变,其生长速率、养分需求、养分吸收、养分利用策略及养分循环规律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特性和养分状况也发生改变。因此,研究人工林养分供应与林木生长关系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对于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参与多种生理生化和组织形成过程。但我国亚热带区域土壤普遍缺P,且土壤P的可利用性极低,通常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养分之一。P限制会促使植物改变根际P生物利用过程,从而提高P的生物有效性,如根际分泌物释放,可促进土壤P从难被利用的形态—活性无机P(exchangeable-P)、活性有机P(hydrolysable-P)和矿物质P(ligand-P)向易被利用的形态—可溶性P(soluble-P)转化。因此,阐明人工林生物有效P随林龄的变化及P的生物利用机制,对于人工林生产力长期维持中的P养分管理极为重要。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其造林面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人工林之首。明确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的关键驱动因素、土壤P生物利用过程的调控机制、生态系统P分配和P循环特征,对提高杉木人工林的P利用效能、维持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但是,目前对于杉木人工林的养分利用策略、土壤P生物利用机制及生态系统P循环特征随林龄的动态变化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不同林龄序列(3、8-11、16、21、25、29和32年)的二代杉木人工林,从林分养分限制转换入手,研究养分利用策略的动态变化,确定养分利用策略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生物有效P的林龄动态,明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生物利用过程的调控机理;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P分配和P循环特征,提出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P养分管理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随林龄增加,杉木人工林鲜叶P含量降低、鲜叶N:P比增加,且鲜叶和叶凋落物N:P比分别与其P含量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杉木生长受P限制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叶凋落物P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叶P回收效率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这表明杉木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可能由幼林阶段的“节约保守”型转化为老林阶段的“奢侈”型。土壤养分供应与林木养分需求共同调控杉木人工林的养分利用策略。幼林中,杉木相对生长速率高,P需求高,且矿质层土壤P因吸收消耗而供应不足,导致高的叶P回收效率;而在老林中,杉木相对生长速率降低,P需求降低,且有机层土壤P增加而供应充足,导致低的P回收效率。这说明,当土壤养分供应不能完全满足林木生长需求时,林木内源养分的重吸收是保障林木生长需求的重要策略。明确土壤养分供应与林木养分需求的关系对养分利用策略的调控机制,为人工林养分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2)随林龄增加,杉木人工林的P年吸收量增加,土壤P吸收消耗增加,导致矿质层土壤中exchangeable-P和ligand-P含量降低;凋落物输入和分解增加,从而增加有机层土壤soluble-P、exchangeable-P和ligand-P含量;根际柠檬酸含量和土壤pH降低,促使根际正磷酸根离子与Fe和Al氢氧化物结合而沉淀,从而增加根际土exchangeable-P和ligand-P含量。然而,Hydrolysable-P含量无明显林龄变化,而与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在所有林龄阶段,hydrolysable-P可能持续被酸性磷酸酶矿化为无机P形态(soluble-P、exchangeable-P和ligand-P),这有利于P再循环。随林龄增加,P逐渐参与到生物学循环中,被林木吸收的P逐渐归还到土壤中,使得土壤P储量得到恢复,人工林由P获取生态系统向P再循环生态系统转化。在杉木人工林实际经营过程中,延长轮伐期(>34年)可能是维持下一代或多代人工林可持续生产力P供应的有效措施之一,从而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3)杉木人工林杉木各器官P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且树干P储量占杉木P储量比例小于1/4,因此仅木材收获不是人工林P损失的主要途径,这说明,若将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留在采伐地,使之分解归还于林地内,则可以归还3/4以上的因杉木储存而消耗的土壤P储量,避免P的损失。3年生幼林中,林下植被生物量接近于杉木生物量,这严重影响杉木幼苗的生长。该结果表明,在杉木人工林种植前三年进行林下植被清除,减少竞争,有助于杉木幼苗的快速生长,且应把清除的林下植被留存于林地内,避免P损失。地面凋落物层P储量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适当延长轮伐期有助于杉木从土壤中吸收的P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林地,为下一代或多代人工林提供P养分。矿质层土壤P储量随林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30-60cm矿质层土壤P储量与林龄无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植物的生长可能是不同土层土壤P储量林龄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人工林实际经营过程中,土壤P储量的林龄变化趋势,有助于指导制定人工林养分管理措施(如施肥)。因此,明确人工林生物量及P储量的林龄分配特征,对杉木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的经营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随林龄增加,杉木人工林林分P年吸收量、P年存留量、P年重吸收量、P年凋落物归还量均先增加后稳定,而细根周转P年归还量无林龄相关性。这表明P生物循环越来越增强,由幼林阶段的依赖土壤P供应逐渐转换为老林阶段的依赖P重吸收和P再循环。杉木人工林植被P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但其远远低于土壤P储量,该结果佐证了延长轮伐期能够使杉木人工林土壤P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杉木人工林地表径流P输出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这与林下植被覆盖度降低、有机层土壤P含量增加、P溶解度增加密切相关。那么,保持一定的林下植被覆盖度,可能是减少地表径流P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保障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通过对杉木人工林养分限制、养分利用策略、P生物利用机制及P循环特征的研究,得到如下的理论框架。幼林阶段,杉木相对生长速率高,P需求量高,生物量累积速率快,杉木P储量增加,矿质层土壤P因吸收而降低,又由于该阶段凋落物P归还量极低,导致土壤P储量下降,所以,杉木会通过高的P回收效率利用内源P库、增加根际分泌物提高土壤P的生物有效性、增加细根生物量获取更多的土壤P,满足其快速生长所需的P养分。该生长阶段,杉木人工林以P获取为主,属于较为开放的P循环特征。随林龄增加,杉木相对生长速率降低,P需求量降低,土壤P库的消耗减少,且凋落物P归还量增加,成为杉木生长的主要P源,与此同时,杉木P回收效率降低增加P归还、根际分泌物减少降低土壤P的生物有效性而使P累积、细根生物量减少降低对土壤P的吸收消耗,因此,促使杉木人工林土壤P储量得到恢复而增加。杉木人工林P循环随林龄增加逐渐以P再循环为主,P循环逐渐趋于闭合。
其他文献
“真人秀”节目最早源于美国,而后在韩国运作得亦较为成功。在大众需求以及国家扶持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视媒体的娱乐性日益凸显,与此伴生,“真人秀”节目亦被我国引进,出现了很多受众较多知名度较高的节目,但低俗化、商业化以及规制管理体系混乱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针对此类节目,主要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发布通知、禁令的方式进行监管和规制,尚无明确的规制依据,监管机构对此类节目进行监管“无法可依”,进而缺
学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对于每位社会成员,甚至国家,都有着重要影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产权的特性决定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业性、保密性、时效性等特点,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纠纷的主要特征,这对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研究诉讼外途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起点。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也随之攀升,以诉讼为主的纠纷解决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需要,诉
从古到今舆论与司法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舆论监督对于实现司法公正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到更加充分的实现,互联网传播的包容性和快捷性,让民众对司法案件的各种表达和看法得以迅速汇集,形成了以言论自由权为基础的网络舆论,从而对司法活动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近年来,从“彭宇案”到“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再到“于欢杀人案”,越来越多的司法参与者通过网络舆论来放大和传播
学位
器官移植技术被誉为现代医学之巅,涉及到医学、法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在器官移植技术中,尤其是供体的器官捐献行为,是以一个人的健康换取另一个人的健康,不论是道德上还是伦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目前能够有效规避该风险的,即在法律上赋予供体充分的知情同意权,供体通过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了解相关信息,明确不利后果,自愿自主的做出选择。因此对供体知情同意权的研究,对于保障供体自
学位
商标注册“不良影响”条款作为商标法中平衡法律秩序与公序良俗的条款在《商标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条款表述的模糊却使其在法律适用中争议不断。本文从条款本身出发,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方法对商标注册“不良影响”条款进行解读,阐明了条款以公序良俗为核心的立法宗旨,并通过梳理商标法四次修订历史,分析了条款的立法沿革。商标注册“不良影响”条款是商标禁止注册绝对事由的兜底条款,条款的调整对象不仅限于标识本身还
学位
庐隐说自己的创作动机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生命,相较于小说,散文作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更能真实地表现她的生命体验。庐隐将自己面对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等种种矛盾时挣扎彷徨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于散文中。  庐隐既有集中于自身的展示,主要集中于自传和书信中,通过对童年生活和爱情体验的记录,揭示其悲哀底色的成因以及面对“爱情”时苦闷矛盾心理背后关于女性生存问题的思考;也有对自身之外社会的关注,这主要集中在游记
学位
《饥饿的路》与《迷魂之歌》是奥克瑞极具代表性的两部连续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主人公阿扎罗的经历与所见所闻,展示了尼日利亚独立后贫困潦倒、混乱不堪的社会现状。小说在一个时空错乱的虚幻空间中,象征性地展现了饥饿、贫困、暴乱、火灾等种种人类的痛苦体验,苦难可谓是贯穿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本论文主要借助叙事学、后殖民理论对其中的苦难书写进行分析,论文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在两部小说中奥克瑞对苦难的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组织稳态以及肿瘤发生发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部分结肠癌的发生是由于其WNT信号通路激活不正常导致的。WNT信号的激活主要是导致细胞内β-catenin的累积并进入到细胞核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实体瘤中,肿瘤的快速生长消耗大量的氧气而导致肿瘤组织低氧。肿瘤中低氧通常会引起多种细胞适应性反应信号的激活,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
学位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以下简称心衰,发生于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肌纤维化是心衰的重要原因,然而临床上治疗心肌纤维化的效果却十分有限。心肌纤维化是一种瘢痕形成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蛋白的过度沉积,从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ECM中积聚的胶原蛋白会导致心脏左心室的顺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神经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神经系统可以感受外界刺激,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和神经肽来调节衰老。线虫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冷和温敏感神经元感知冷暖环境温度,然后分别向肠道发出延长和缩短寿命的信号。研究发现温度控制的寿命的延长不是消极的化学反应减缓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由感受温度的相关膜受体及下游各种信号蛋白调控网络参与的调控过程。线虫肠道细胞内膜受体TRPA-1(Transite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