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化”到“中国化”——论20世纪末中国美学研究对西方学术资源态度的变迁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再度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对于中国美学研究而言,整个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学术资源成为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参照系和知识性根基.在此期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将西方近半个世纪的美学历程重新上演了一遍,美学研究领域的"西方化"倾向十分明显.但到了90年代,中国美学研究对于西方学术资源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性一的转变,中国美学研究不再以西方为准绳,西方的学术资源对于中国美学研究来说不再具有某种不证自明的既定性.在对西方学术资源提出种种质疑的基础上,中国的美学研究更多地转向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弘扬,一种力求回归民族本位,以传统美学思想为母体的"中国化"倾向出现在90年代的美学研究中.该文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态度变迁,不仅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自身源远流长,更得益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反中心的学术思潮.同时,在这种态度变迁的背后,也隐藏着中国美学力图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美学与文化等多重关系的坐标中进行自我定位的努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储光羲的诗歌艺术为研究对象,拟从纵向与横向的角度,由内及外,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沿三条线索展开:正文第一部分从鉴古知今的角度考察历代储诗研
先锋小说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遭遇到了巨大的障碍,作为一个流派它已归于沉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放弃了对"先锋"的努力,他们中的一些人积极地调整着自己的写作方位,力图创
毛泽东拒礼:湖北蕲春县有座云丹山,山麓附近盛产一种“水葡萄”的优质稻米。用它做的饭洁白透亮,松软可口,香味扑鼻,而且营养特别丰富。因产量极少,每年仅产数百公斤,自唐宋以来,历代王朝都把它规定为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用的贡米。解放后,当地农民翻了身,分了地。为感谢毛主席,当地农民于1951年10月把刚收到手的“水葡萄”米包了50斤寄往中南海,送给毛主席。可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他们竞收到毛主席委托中央办公
本文从制约文字与散文产生的外部的铭刻书写条件入手,结合对制约文字与散文产生的内部的社会意识条件的研究,探讨了中国散文的产生。论文探讨了铭刻书写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普通
在当代儿童诗坛上,任溶溶的诗歌是独具个性的.这种独特性体现在诸多方面.该文着重分析了任溶溶诗歌语言在语音、语法、逻辑、修辞和语境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其诗歌语言艺
"知识分子写作"继承的是"膝陇诗"人群的现代主义精神:秩序、责任、理性与担当;而"民间写作"承继的却是"后朦胧诗"人群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理论:反文化,反崇高,消解意义,颠覆中心
唐浩明的一个独特的贡献在于他对晚清这一特定历史转型期知识分子心灵、命运的深入体悟,他选取由古代向近代"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潮流中的传统知识分子,并结合文化考量与现代化
该文通过作品分析,还探讨了贝娄的人文焦灼意识与犹太民族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认为贝娄的人文关怀意识一方面来自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作家对民族命运反思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