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里面充盈着师生话语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而当下学校课堂场域中很多时候却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即学生的自主性话语权遭到剥夺。教学中充斥着着的是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的自主性被遮蔽了,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受到压抑,进而导致学生厌学、学生人格扭曲等恶果,所培养出的往往是缺乏创造精神和自主意识的统一规格的“产品”。这些都是师生话语权异化的表现,造成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有关,也和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传统有密切联系。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主张反对教师权威、强调学生的差异性、主张师生通过交往与对话等交互作用共同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对于对于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师生的“话语”能够被听到是师生的正当权利,而他们的“话语”受到重视和理解则是师生话语所产生的影响力即话语权力。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的目的在于使师生都能真正拥有自主性话语权,能够和谐、融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一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当前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及其危害,是对师生话语权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归因,分析了观念上的原因以及制度上的一些因素,认为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以及师生在学校组织中的不同地位是造成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原因;四是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并提出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具体的消解策略有倡导平等开放型的教师权威;反对话语霸权,师生应共享话语权;挑战教师的权力,强调学生拥有话语权;明确师生主体间“我--你”的对话式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开放、理解、宽容的对话。第五部分是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