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己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应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广大生态工作者及环保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关系的方式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作为生态规划基础依据的生态适宜度分析,由于其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分析方法和体系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国内外关于生态规划提出的过程及其时代背景,以及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2)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特征基础上,根据国家关于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标准,建立了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结构:目标层、系统层、因素层和指标层。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社会生活水平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三个方面选取了36个指标。(3)在对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作了一些总结的基础上,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到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中,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适宜度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 (4)以浙江省的9个地级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 台州和丽水为例,在建立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 型对生态适宜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9个地级市生态适宜度投影值排序 依次为: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金华、湖州、台州、丽水。杭州市的 生态适宜度投影评价值最大,则其生态适宜度相对较高。丽水最低。 (5)将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评价得出的结果与使用常用的指数和法以及国家统计局评价得出的结果比较,基本相符。并且,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充分利用了获得的信息,结果直观可靠,能够反映多个因子共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