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启动性能研究及优化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04012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冷空调系统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占比高达15%,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逐步推进,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运行能效的提升变得至关重要,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启动过程能效下降,制冷量衰减,因此,研究制冷系统启动过程制冷量衰减的机理,探索启动性能提升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制冷系统全年能效比,有助于减少食品冷链中的食品损耗、提高空调系统热舒适性,有助于减弱制冷剂种类对系统启动性能的影响,有助于部分加快制冷空调行业制冷剂的替代,有助于解决纯电动汽车充电焦虑的问题。本课题对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启动过程制冷量衰减机理及提高启动性能途径进行研究。首先,理论分析制冷系统的启动过程,明确制冷剂迁移的动力及对启动性能的影响机理;构建制冷剂迁移模型,明确制冷系统结构参数对制冷剂迁移的影响规律;归纳启动性能优化的原则,探讨提升启动性能的方案;最后,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实验对比不同优化方案的制冷剂迁移规律异同,验证了优化原则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对制冷系统各环节的启动和稳态运行状态的比较研究表明:蒸发器传热系数在启动和稳态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制冷量的衰减,是制冷系统启动过程的薄弱环节;对制冷剂分布和迁移规律理论分析表明:启动初期大量液态制冷剂迁出蒸发器直接导致蒸发器传热系数的衰减,而启动初期蒸发器内“大动量”气态制冷剂的迅速增多是推动液态制冷剂迅速迁出蒸发器的动力。制冷系统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的变化通过影响制冷剂的迁移和分布而影响系统的启动性能。基于制冷剂稳态分布和启停过程迁移模型,分析制冷系统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对系统启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冷凝器内容积,增大蒸发器内容积能有效减少启动过程迁出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的量,提升系统的启动性能;增大系统的运行温跨将导致迁出蒸发器的液态制冷剂量增多,降低系统的启动性能。换热器结构参数对系统启动性能的影响远大于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系统结构参数和运行工况对启动性能影响的规律,证明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制冷系统启动和稳态运行过程能量传递的理论分析和对比,明确启动过程制冷量和制热量衰减的机理。制冷量损失包括:系统停机过程中高温气态制冷剂迁移至低压端,导致的热惯性损失;启动过程液态制冷剂迁入气液分离器造成的制冷量浪费;启动过程节流装置流量衰减造成的制冷量损失。制热量的损失包括:系统停机过程中气态制冷剂迁移造成的热惯性损失;启动中后期压缩机输气量衰减导致的制热量损失;冷凝器出口未形成液封而造成的制热量浪费。减少以上损失能使系统启动过程更接近稳定运行状态。基于对制冷系统启动过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启动性能衰减的机理:启动过程中参与循环的制冷剂不足和换热器热惯性损失导致系统启动性能的衰减。提出启动性能优化原则:系统启动性能的提升可通过减少迁入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和加快气液分离器中液态制冷剂的迁移速度来实现。基于以上原则,本文分别提出系统部件、控制策略和系统循环的优化方案。对制冷系统部件和控制策略优化方案的实验结果表明:部件的优化可减少启动过程迁入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提升系统的启动性能;控制策略的优化可抑制停机过程制冷剂的迁移,并加快启动过程蒸发器的供液速度,提高系统的启动性能。换热器优化对启动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对比三种节流装置,电子膨胀阀的启动性能最好,毛细管的启动性能最差。通过对系统循环优化方案的实验研究表明:系统循环优化方案能大幅度提升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启动性能。蒸气旁通循环通过阻止液态制冷剂向气液分离器迁移来提高系统的启动性能;回热循环通过加快气液分离器中液态制冷剂的迁移速度来提升系统的启动性能。对蒸气旁通循环和回热循环制冷剂迁移规律的可视化研究验证了两种循环提升启动性能的机理。对比蒸气旁通循环和回热循环启动性能提升效果,回热循环能持续向气液分离器提供热量,并将溶解在润滑油中的制冷剂气化,增大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制冷剂量,因此,回热循环的启动和稳态性能提升幅度更高。相比常规制冷循环,蒸气旁通循环的制冷和制热启动时间分别节省36.1%和51.22%,平均制冷和制热COP最大分别提升了约0.2和0.34。而回热循环的制冷和制热启动时间分别节省54.76%和65.39%,启动过程的平均制冷和制热COP最大分别提升0.43和0.34。同时,回热循环的启动性能优于现有优化方案(闭阀启动方案(VCS))的启动性能,回热循环比VCS节省50 s的制冷启动时间;平均制冷COP提升了0.19。回热循环还提高了系统的稳态性能:回热循环的稳态制冷量和制热量分别约提升15%和7.5%,而在相同工况下,蒸气旁通循环的稳态制热量并没有得到提升。回热循环在启动过程回收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制冷剂的冷量和节流阀前气态制冷剂的热量,避免能量的浪费,并抑制节流阀和压缩机流量的衰减,降低启动过程中的损失,因此,回热循环的启动过程更接近准稳态运行状态。启动完善度表征启动过程接近准稳态运行的程度。相比常规制冷循环,蒸气旁通循环的启动完善度增大了12.36%,回热循环的启动完善度增大了42.64%;对比VCS启动模式,回热循环的启动完善度增大了26.37%。回热循环通过冷凝器出口和气液分离器底部间的回热提升系统启动性能,该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回热循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回热循环启动性能不受停机时间的影响,随蒸发温度的变动,回热循环的启动性能仅有微小波动,启动性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而蒸气旁通循环蒸气旁通量的控制易出现欠调节或过调节,启动性能提升的效果容易产生较大波动。本文通过对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启动性能的研究和优化,验证了制冷系统启动机理,提出了高效的启动性能优化方案,拓宽了制冷系统启动性能提升的途径。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具有光学性能丰富、机械性能良好、制造简单、易于加工等优点,是当今光学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成功制备多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透明微晶玻璃体系,根据微晶玻璃的光学性能,有望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可调谐激光器,可饱和吸收体,光学温度计及固体照明等。目前对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的研究主要专注于材料的光学性能,对掺杂机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这类材料的实用化仍未取得很大的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为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绿色单体来制备功能聚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伴随着很大的挑战。在众多绿色单体中,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和无毒等优点而受到关注。三键单体具有不饱和的结构,因而表现出丰富的化学性质,其参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中通常含有不饱和键或芳香环,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能,在光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着眼于绿色化学的
发展近红外材料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太阳电池领域,近红外光伏材料的引入可以扩展活性层对于太阳光谱的利用范围,有效提升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及最终的能量转化效率。在光电传感领域,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延伸了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边界,其身影活跃在夜视成像、通讯遥感、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人类对于近红外光的探索催生了红外有机光伏材料的开发,而光伏材料的发展又一次次推动了光伏器件的革新。本论文围绕基
磷作为骨骼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大部分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组织中,是骨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矿物元素。纳米黑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生理环境下,纳米黑磷降解所产生的磷酸盐能够参与调控骨组织微环境并介导钙磷晶体的矿化沉积。然而,纳米黑磷能否有效发挥其生物功能性并应用于骨再生修复,极大程度依赖于植入载体的选择与设计。本研究将纳米黑磷与可降解生
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5G)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普及不断刺激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移动设备和服务需求引发了移动数据量的空前增长。这对未来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满足高数据速率并适应无线设备的移动性等特点,实现高频谱效率,另一方面要考虑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潜在的挑战,例如频谱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因此,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要全面兼顾频谱效率和能量
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属于无创检测模式。其中,光声成像是一种光学与声学相结合的混合成像模式,可部分克服光学成像强组织散射和低穿透深度的缺点,进而提高成像分辨率与成像对比度。肝脏是人体代谢中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因频繁接触有毒物质而容易遭受损伤,进而导致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利用可激活式探针在肝区原位检测与成像肝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肝病的精准早期诊断。若能将诊断与治疗同步地结合起来,构建诊疗一体
由于濒临海洋、地处华南湿润区域且城市化程度高,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群的洪涝致灾机理往往比较复杂,易受到台风、暴雨、风暴潮、天文大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引发更为严重的复合型洪涝灾害。目前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实现单/双因素洪涝模拟,而“台风-暴雨-风暴潮”复合型洪涝数值模拟涉及到大气、海洋、城市水文等多领域,相关研究较少。为探索台风-暴雨-风暴潮联合的复合型洪涝数值模拟,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一维管网
深熔K-TIG焊(Keyhole Tungsten Inert Gas,K-TIG)作为一种高能量输入的焊接方式,在中厚度的金属板材的对接焊接工艺中起重要作用。深熔K-TIG焊接无需加工坡口,对板材一次焊透,正面与背部同时成型,能加快中厚板焊接的生产速度,在船舶与大型容器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为了提高焊接生产率,深熔K-TIG焊接过程的自动化成为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发展方向,而熔池状态的检测则是实现自动
弹性体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为了获得实用的力学性能和弹性,弹性体需要进行化学交联,并常通过纳米填充实现其增强。然而,纳米填充存在填料聚集、界面调控困难和加工粘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共价交联的弹性体难以实现再加工和再利用,使得废旧橡胶制品成为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探索弹性体增强和实现其重复加工利用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引入动态牺牲键增强弹性体或者
职业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发展职业教育和促进共同富裕在历史逻辑上具有共生共长性,在理论逻辑上具有本质一致性,在价值逻辑上具有互补共享性。在功能结构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功能是育人功能、社会功能、保障功能、传承功能、生成功能、适应功能的聚合体。基于此聚合体,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是:确立“育人—传承”功能主导地位,增强促进共同富裕的“人力值”;建构“适应-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