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专门用途英语(ESP)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然而在中国,ESP却发展缓慢。为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ESP课程是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于二十多年前在中国高校开始开展,并于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大学必修课程,但其发展和实施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又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匮乏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ESP教学改革已非常迫切。ESP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进入某一目标话语共同体,ESP教学可以理解成要成为某一目标话语共同体成员的准备工作。“话语共同体”的概念是Swales(1990)发展的,他提出了识别分散的个体构成话语共同体的六个特征。为探求ESP教学现状,作者在宁波大学进行了调查。本调查采用定性分析(课堂观察、访谈)和定量分析(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来自七个专业的36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访谈的对象是参加过问卷调查的20名学生以及8名专业英语教师。该调查涉及学生对ESP课程的态度、ESP教材、ESP教师、教学方法以及ESP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调查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当前宁波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对目前的ESP教学状况进行了反思,针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ESP教学现状,并使学生顺利进入目标话语共同体。首先,对于目前ESP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材真实性的原则。其次,建议使用四种方法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门用途英语师资队伍并实现教师长期发展。再次,为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际的能力,提出运用基于内容的教学法(CBI)。最后,本文提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ESP教学指导中心,以管理和监测中国各高等院校ESP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