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铁底泥生物炭/双金属催化剂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印染废水的综合治理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非均相Fenton催化技术,是当前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等的研究热点。然而常规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面临着催化效率低、pH适用范围窄等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些技术难题,以构建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稳定性的非均相Fenton催化剂为目标,围绕着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活性物种的组成,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展开系统性的研究。1.对滇池疏浚底泥成分分析表明,含铁量高达13.05%,基于这个特点,将滇池疏浚底泥经高温焙烧制成底泥生物炭(Sediment Biochar,SBC),采用多种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构建了新型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底泥生物炭/H2O2体系,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评估了底泥生物炭的循环使用性能和稳定性;(1)以底泥为原料,采用高温焙烧法,在氮气气氛下制备了底泥生物炭,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90min。运用SEM、BET、XRD、XPS、FTIR等表征手段对底泥生物炭(SBC-700-90)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BC-700-90的比表面积为29.8401m~2/g,孔结构以介孔为主,孔径范围为2nm~50nm;铁元素均匀分布在其表面,主要以α-Fe2O3、γ-Fe2O3和Fe3O4的形式存在。(2)研究了底泥生物炭/H2O2体系降解亚甲基蓝的效果。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25℃、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100mg/L、初始pH=3、底泥生物炭为1.5g/L,H2O2为5mmol/L),反应150min后,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高达99.38%,而TOC去除率也达到了78.52%。反应体系受pH的影响较大,随着pH的升高(pH=3~6),亚甲基蓝的脱色率显著下降。底泥生物炭/H2O2体系的pH适用范围窄。(3)反应体系存在金属离子残留,其中Fe离子浓度最高,为0.245mg/L,Cr离子浓度为0.016mg/L,Mn离子浓度为0.044mg/L,其余金属离子未检出,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的标准限值,表明底泥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4)考察了底泥生物炭的循环使用性能与稳定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SBC-700-90在6次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催化效果逐次出现小幅降低,但第6次亚甲基蓝的脱色率仍能达到88.41%,表明底泥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5)讨论了底泥生物炭的催化机理。羟基自由基是反应体系中降解亚甲基蓝的主要自由基,Fe(Ⅱ)是起主要催化作用的物种。2.由于底泥生物炭/H2O2体系的pH适用范围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提高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的酸碱适应能力,是本部分研究工作的重点。通过在铁基、铜基催化剂体系内引入了金属钒,制备了铁钒(Fe-V)、铜钒(Cu-V)双金属复合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并系统的研究了其催化性能,成功拓宽了酸碱适应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热溶剂法,通过优化实验得出钒掺杂最佳比例为10%,制备了钒掺杂的Fe-V、Cu-V双金属复合催化剂以及无钒掺杂的裸Fe、裸Cu催化剂。通过运用SEM、BET、XRD、XPS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钒掺杂明显改变了铁基、铜基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形貌,Fe-V、Cu-V分别比裸Fe、裸Cu有更丰富的介孔结构,Fe-V、Cu-V中的物种成分和价态比裸Fe、裸Cu更利于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2)研究了Fe-V、Cu-V的催化性能。在典型条件下(25℃,催化剂0.5g/L,pH=7,H2O2 10mmol/L),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分别达到75.27%、88.32%,分别是裸Fe、裸Cu的2.05倍和2.14倍;TOC去除率分别为51.89%、63.15%。另外,Cu-V比Fe-V双金属复合催化剂表现出更优异的pH适应性。在pH为3~10的范围内,Cu-V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均保持在80%以上,其中,在pH=3时最低,为82.32%,在pH=10时最高,为95.60%;而Fe-V在pH=10时最低,仅为58.83%,pH=3时最高,为96.60%。成功拓宽了非均相Fenton催化剂的酸碱适应范围。(3)研究了Fe-V、Cu-V的循环稳定性。在典型的反应条件下,即使连续运行六次,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仍分别保持在68.22%、79.16%,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4)探讨了Fe-V、Cu-V的催化机理。钒的引入,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有助于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新的活性点位与活性物种。另外,在Cu-V中,钒的引入,显著增加了Cu(Ⅰ)的含量,同时还存在V(V)/Cu(Ⅰ)协同效应,有利于活性点位的再生。本研究为印染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材料、新技术,为底泥资源化提供了途径。另外,制备的双金属非均相Fenton催化剂成功的拓宽了酸碱适应范围,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将项目化管理应用在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自身办学定位,采取“课题化设计、项目化推进、成果化评议”方式,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以内蒙古某高职院校实施的具体模式为例,通过申报立项、组织实施、验收评价、总结推广等流程进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系统谋划党建工作重点攻坚项目,以期达到项目化促规范化,规范化促创新化,创新化促品牌化的工作成效。
期刊
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高速公路出行服务体系的构建,既是打造“畅安舒美”高速公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速公路经营精益化和多元化、持续提升投资经营收益的需要。本文以出行者需求为中心,对出行服务体系的构成模块、建设内容、服务方式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从业者构建出行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绿色环境功能材料在水体和土壤有机污染中得到了广泛地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炭对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不仅仅是吸附作用,生物炭的降解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生物炭的降解能力主要归因于其丰富的氧化还原活性物质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这些特性使生物炭具有电子传递功能,从而在外源氧化还原物质作用下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进程。此外,Fe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主要以氧化态Fe(
学位
环境中的酚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多样,但大多属于类雌激素效用的物质。其中,双酚A(BPA)和2,4-二氯苯酚(2,4-DCP)属于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毒性影响最为严重的两种酚类化合物,当其环境限制浓度限制为0.5 ng/L时,其本身的毒性依然会在生态系统中造成极大的风险。因此,除对这两种酚类物质生产和使用进行有效监管外,准确研究其环境行为,为其水环境风险把控和污染防控措施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也是刻不容缓
学位
目的:梳理分析《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试剂通则8001-8006,探讨如何丰富及完善《中国药典》试剂相关通用技术要求。方法:通过梳理调研国内外药典试剂通则的收载情况,从收载试剂试药品种及数量、关键质量属性的控制、安全和储存的要求、体例格式及与化学试剂国家标准的协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中国药典》试剂通则8001-8006应进行修订,建议增加收载品种,并进行分类分级,增加关键质量要求
期刊
当今,抗生素污染是一大突出的环境问题,去除环境中的抗生素对于自然以及人体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放在抗生素的降解方面,通过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技术处理抗生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针对抗生素的资源化研究未见报道。若是能够通过降解技术,在去除抗生素的同时,产生燃气和燃油等资源产物,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还能缓解能源的短缺。本文在研究了前人有关抗生素以及各类有机污染物处理
学位
辽上京一号街道是贯通皇城南门和宫城南门的重要街道。发掘表明,一号街道及临街建筑自辽代始建并一直延用至元代中晚期,整体格局沿袭的同时,街道和建筑的形制规模不断变迁。此次发掘为建立辽上京城址的年代序列、研究辽上京城址的布局沿革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期刊
报纸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近年来我国正加紧加快构建数字交通体系。首先阐述了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基本内涵,提出其概念模型。鉴于我国高速公路规模庞大,基础设施数字化率要达到预定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技术路径,有必要对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行分级,结合感知、通信、计算、出行服务和交通管控能力等5项要素,建立了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设施分级标准和分级流程,并提出高速公路数字化基础
期刊
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大量含抗生素废水却在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流入环境,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重金属与抗生素的复合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常用抗生素会与重金属络合形成毒性更强的污染物,而绝大部分污染治理只关注水体中单一污染物的去除。因此,针对水体抗生素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末端治理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吸附法具有经济、高效、便捷、环保等优势,是一种选择性去除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