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multi-space infe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MSI)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80例M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DN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multi-space infec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MSI)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80例M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DNM,将患者分为继发纵膈炎组(DNM,n=11)和未继发纵膈炎组(non-DNM,n=69),使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感染的原因、感染间隙种类、感染间隙数量、病原菌及血生化指标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继发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基本资料:DNM组男性8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2.67:1。nonDNM组男性41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1.46:1。DNM组发病人群以40~49岁和60~69岁最多,均为4例(36.36%),non-DNM组发病人群以50~59岁年龄段的患者人数最多,为15例(21.74%)。DNM组秋冬两季发病人数最多,为7例(63.63%),non-DNM组夏季患者最多,为20例(28.99%)。两组患者检出率最高的革兰阳性菌为星座链球菌,DNM组3例(27.27%),non-DNM组4例(12.50%),检出率最高的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DNM组1例(9.09%),non-DNM组3例(9.38%)。2、单因素分析显示DNM组与non-DNM组在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基础疾病、就诊前病程等变量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组感染间隙数量高于non-DNM组(P<0.05)。所统计的18个间隙中有10个间隙可促进MSI继发DNM(P<0.05)。两组均以牙源性感染为主,牙源性感染对MSI继发DNM影响较大(P<0.05)。DNM组炎性因子CRP水平高于non-DNM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翼下颌间隙及咽后间隙感染的效应值分别为10.012,28.304,是导致MSI继发D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MSI是否继发DNM与年龄、性别无关。DNM的发病人群以秋冬季节为主,牙源性感染为继发纵膈炎主要感染途径。2、不论MSI继发DNM与否,检出率最高的革兰阳性菌为星座链球菌,检出率最高的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3、口腔颌面部感染波及翼下颌间隙、咽后间隙是继发DNM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17例0~14岁儿童外周血微量营养素水平与口腔黏膜病(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角炎、唇炎和地图舌)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儿童口腔黏膜病(childhood oral mucosal lesions,COML)患儿152例和健康儿童(health control group,HC)65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分别记录各组临床资料,测定并比较血清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3、B5、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的镍钛器械:ProTaper Universal Retreatment、ProTaper Next、Reciproc Blue、Mani GPR在根管再治疗过程中去除弯曲根管充填物时根尖碎屑溢出量及所需的操作时间,为临床选择根管再治疗镍钛器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40个弯曲度为30°的树脂模块,使用M3pro镍钛系统预备至25号0.06锥度,随后使用热牙胶垂直充填技术进行
目的:头颈部鳞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放射治疗反应差异性大,亟需探索有效生物标记物以筛选优势人群,给予有效治疗选择。方法:我们的研究纳入了TCGA数据库中所有具有完整生存信息和放疗信息的患者(N=392),首先根据患者的RSI和免疫评分将患者分为RS、RR组和IMMUNE、NO IMMUNE组,分别验证两种分类方式对于放疗患者获益的预测情况。之后将患者分成4亚组,探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s Analysis,FEA)和威布尔分析法(Weibull Analysis)探究一种附带窝沟固位形(Pit and Groove Retention Form,PGRF)的贴面对修复严重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和失效概率的生物力学影响。探究增设窝沟固位形的合理性及最佳的固位形设计,为磨耗的下颌第一磨牙贴面修复提供可行性方案
目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细胞的射线损伤和药物应激具有保护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已经证明,EGFR通过PERK激活ERS信号,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阴性的人口咽癌中具有放射抗拒作用。然而,IRE1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IRE1诱导放射抗
目的: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作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之一,虽然生长缓慢,但其生长易侵袭术后易复发等特点使其一直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现阶段对与AB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这种治疗方式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会造成颌面部的缺损,因此亟待效果更显著,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
目的: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的术前鉴别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并验证了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进行鉴别。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131例)与沃辛瘤(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平扫图像,将所有病例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对MRI图像中肿瘤进行分割后,分别从T1WI和T2WI FS图像中提取1130个影像组学特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牙周状况,肺功能状况及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探究AECOPD和牙周炎的内在联
目的:通过患儿术后不同时段外观进行主客观评价,探讨应用Fisher法与Mohler法修复单侧不完全唇裂的术后效果,为单侧不完全唇裂外科修复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01-2019.06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科因单侧不完全唇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行回顾性研究,共有55例患儿被纳入研究,25例患儿接受改良Mohler术式修复唇裂,30例患儿接受Fisher术式修复唇裂。分别对两组患儿术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