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及临床应用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drm225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所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能够感染鸡、鸭、鹅、雁等禽类,而且能够感染猪、马以及人类,甚至造成感染者死亡,控制禽流感已经成为人类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共同的艰巨任务。目前世界各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以扑杀为主,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或完全不支持疫苗免疫;另一种观点是采取疫苗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策略,我国采取的是疫苗免疫结合扑杀的策略。自2004年使用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进行强制免疫后,我国的禽流感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2013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的发生给我国养禽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是2016年底H7N9亚型禽流感变异为高致病性,给养殖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对防控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养殖场疫苗选择不当、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等因素,禽流感仍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现地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选择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为候选疫苗,开展了禽流感疫苗现地免疫效果评价、免疫程序优化和应用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禽流感的病原学调查中,对2015-2017年东北三省10个养殖场、重点散养户和部分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到的鸡喉腔和泄殖腔棉拭子以及疑似禽流感鸡组织脏器进行病原检测。2216份样品H5亚型荧光定量RT-PCR检测均为阴性,3041份样品H7亚型检出2份阳性样本,2661份样品H9亚型检出12份阳性样本。对检测到的2株H7亚型AIV阳性样本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这2株H7亚型AIV的HA基因裂解位点具有-ARTAR*G-序列,具有NST/NVT/NSS/NGS等潜在糖基化位点;NA基因与达菲耐药相关位点和内部基因中PB2、NS、M和PA等基因的毒力和耐药性相关基因序列均未发生突变,其结果符合高致病性AIV特征。(2)现地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显示,本实验监测的10家养殖场只使用了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进行4次免疫,分别是15、45、70和110日龄左右,开产后每隔3个月灭活疫苗免疫1次。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表明,H5、H7和H9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31%-97.72%,90.97%-96.48%和81.51%-97.88%,均达到《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方案》要求的免疫合格率。结合国家禽流感的监测数据,在免疫次数较多且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的情况下,各亚型禽流感仍然有零星散发,说明现地生产中的免疫仍然存在漏洞。(3)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根据10个养殖场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的数据,对比分析了鸡群禽流感免疫状况的抗体水平、离散度和界差率(Q)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禽流感免疫标准,免疫抗体大于4log2时判定为合格,群体抗体合格率大于7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离散度<20%判定为合格。这两项指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鸡群的免疫水平,但存在一定的误差,而界差率(Q)对于指导现地生产更有意义。当Q≥50%时,禽群健康状态相对稳定,对蛋鸡而言,当Q≥100%时,不仅鸡群健康状态稳定,且对产蛋影响相比较小,即使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的产蛋下降,其恢复也较快;而当Q<50%时,禽群健康状态极不稳定,提示应及时进行相应疫苗免疫。界差率的评价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能比较全面的反映鸡群免疫水平及在该免疫水平下鸡群整体健康状态,对适时掌握鸡群禽流感免疫状态和免疫时机意义重大。(4)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优化,主要包括疫苗免疫次数、首免日龄和疫苗联合应用的优化。结果表明,在免疫次数方面,灭活疫苗在蛋鸡开产前免疫3次效果最优;在首免日龄方面,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在7、10和14日龄差异不明显,但结合新城疫的免疫程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的最佳免疫日龄是7日龄,重组AIV(H5+H7)二价灭活疫苗的最优首免日龄是10日龄;联合免疫实验中,发现前期的免疫中,先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再使用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先用灭活疫苗再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加强免疫,产蛋期分别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大,但产蛋期合理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可以减轻疫苗免疫对鸡群产蛋率的影响。(5)将优化后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应用于临床,普遍采用灭活疫苗在10日龄首免,40日龄二免,110日龄第三次免疫后监测结果表明,蛋鸡开产前3次免疫能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蛋鸡开产后无论使用灭活疫苗免疫还是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均能起到有效的加强免疫效果,抗体合格率为100%,抗体离散度<20%,界差率≥100%,鸡群健康状态稳定,生产性能良好,但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对产蛋率的影响小于灭活疫苗,推荐产蛋高峰时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免疫。总之,本文通过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发现了疫苗现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鸡群体禽流感免疫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疫苗质量的检测、现地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等优化了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程序,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将为养殖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确保疫苗在现地中的免疫效果提供科学的指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属于顶复门原虫,宿主广泛,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弓形虫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会形成纳虫泡膜(parasitophorous vacuole member,PVM),同时招募宿主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利用宿主细胞中的营养物质作为能量底物,维持自身生长发育并促进自身运动,并为新生速殖子的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脂肪酸是弓形虫纳虫泡(par
东北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中国黑土带”,总面积103万km2,黑土是宝贵的土壤资源。然而,长期“重用轻养”的土地利用方式加速农田土壤退化,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致东北粮食生产“压舱石”的作用发生动摇风险,黑土退化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和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通过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解决传统耕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保护东北黑土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