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六种皮瓣修复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该六种皮瓣修复小腿上2/3软组织缺损的特点及适应证。方法:对2003年10月~2010年2月修复小腿上2/3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46例皮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前界扩大的改良的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的前界切取范围分别由胫骨内侧缘和腓骨体表投影扩大至胫骨前嵴,将创面的内、外侧缘分别作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前缘的一部分。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66例(前界扩大的改良肌皮瓣22例,非改良肌皮瓣44例。)创面位于小腿中上段53例,中段并累及小腿下1/3者13例;9例下缘低于内踝上5cm,最低达内踝上2cm,其中1例后缘超过后正中线2cm;22例前界扩大的改良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前界均超过胫骨内侧缘,其中2例前缘达胫骨前嵴,2例下界低于内踝上5cm,位于胫骨内侧面的皮瓣宽度为1.0~3.0,平均1.4cm;皮瓣大小8cm×4cm~34 cm×11cm。行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转位34例(前界扩大的改良肌皮瓣23例,非改良肌皮瓣11例。),其中创面位于小腿上1/3段8例,中1/3段前内侧8例(均用改良的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修复),中1/3段前外侧18例;10例下缘低于外踝尖上10cm,最远达外踝上3cm;23例前界扩大的改良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前界均超过腓骨后缘,其中2例达胫骨前嵴,9例下界超过外踝上10cm,位于小腿前骨筋膜室表面的皮瓣部分宽度为1.0~7.0 cm,平均5.0 cm;皮瓣大小为12 cm×5cm~35 cm×12cm。行隐动脉皮瓣转位9例。行交腿皮瓣10例,皮瓣大小13cm×5cm~24.5cm×13cm。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15例,皮瓣大小17cm×8.5cm~41cm×16cm。行筋膜皮瓣12例。分别对腓肠肌内、外侧头的改良组和非改良组的切取面积和部分坏死率进行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组间四格表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66例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完全成活57例,远端部分坏死9例[13.6%(9/66)];其中改良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完全成活19例(包括2例前缘达胫骨前嵴的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例[13.6%(3/22)];非改良肌皮瓣完全成活39例,远端部分坏死6例[13.6%(6/44)].34例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完全成活29例,远端部分坏死4例[11.8%(4/34)],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愈合;其中改良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完全成活20例(包括2例前缘达胫骨前嵴的肌皮瓣),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创面愈合,远端部分坏死3例[13.0%(3/23)],分别为2例下缘达外踝上5cm和1例下缘达外踝上3cm的肌皮瓣;修复创面达小腿中1/3段前内侧的皮瓣8例(均为改良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中完全成活6例,远端部分坏死2例;非改良的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11例中完全成活10例,远端部分坏死1例[9.1%(1/11)]。9例隐动脉皮瓣均完全成活。10例交腿皮瓣中完全成活9例,远端部分坏死1例。15例游离皮瓣中完全成活13例,远端部分坏死2例。12例筋膜皮瓣完全成活11例。所有远端部分坏死创面经植皮或二期皮瓣消灭。146例术后随访2周—4年,皮瓣外观均较满意,成活良好。改良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的平均面积大于非改良组(p<0.05),二者的部分坏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的切取面积、部分坏死率和非改良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前界扩大的改良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具有设计及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成活可靠的优点,其可切取的宽度和有效长度增加,相应皮瓣的适应征也扩大,除能修复小腿上1/3段,中1/3段的前外侧创面外,还能修复小腿中1/3段前内侧创面。②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可修复小腿中、上1/3段及小腿下1/3段上部的创面,前界扩大的改良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具有设计及手术操作简捷,成活可靠的优点。③根据创面条件和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上2/3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