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CRUNCEP数据集作为强迫场资料,驱动公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5模拟了1981-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并将模拟结果与2010-2016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藏高原土壤温度与湿度监测网观测数据在不同气候区和植被条件的四个地区(阿里、狮泉河、那曲和玛曲)的观测资料,和8套土壤温湿度再分析产品(ERA-interim、CFSR、CFSv2、JRA-55、GLDAS-NOAH、GLDAS-CLM、GLDAS-MOS和GLDAS-VIC)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偏差、无偏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比等统计参数综合比较模拟结果及各土壤温湿度产品对观测值的模拟性能,寻找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长时间大尺度土壤温湿度产品,并进一步使用长时间序列、大尺度和高精度的模拟结果分析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壤温度,CLM4.5的模拟结果可以在大部分站点合理再现两层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动态过程和变化细节,虽然模拟结果略低估观测土壤温度值,但在数值上与观测结果最为接近,并且与观测结果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对于土壤湿度,CLM4.5可以模拟出高原部分地区冻结期的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和数值范围,再分析产品不能表现冻结期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非冻结期模拟值、GLDAS-NOAH和GLDAS-CLM产品能够很好的刻画各地区两层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特征,不论在误差统计量还是相关性方面都表现为优值。GLDAS-MOS、GLDAS-VIC、ERA-interim和CFSv2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部分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但对观测值的刻画效果并不理想,而JRA-55产品不能准确再现各地区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3)模拟结果显示近36年高原两层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一致,深层土壤湿度值明显高于浅层,高原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西北部地区土壤干,东南部地区土壤湿,浅层土壤低湿、深层土壤高湿的分布特征。高原浅层和深层土壤湿度空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春季和冬季高原整体土壤湿度主要以增加趋势为主,夏季和秋季高原西北部土壤湿度以减少为主,东部地区除东南部边缘地区外均呈现增加趋势,大部分地区通过95%的置信度检验。(4)高原两层土壤温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自春初起,土壤温度逐渐上升,至夏季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高原整体土壤温度自北向南阶梯式增加分布,高原南部为土壤温度高值区,北部为低值区,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土壤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地区。1981-2016年间青藏高原地区两层土壤温度在四个季节中的长期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通过95%的显著性水平),春季和秋季土壤湿度上升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