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解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致病机理,检测噬菌体对感染溶藻弧菌对虾的实际应用效果,利用溶藻弧菌(1×10~6CFU/m L)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攻毒实验,在不同时间点(0、3、6、12、24、48h)分别取注射PBS缓冲液对照组(CK)、噬菌体产品(LUXON乐虾)浸泡注射溶藻弧菌后对虾的噬菌体组(BP)和仅注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致病机理,检测噬菌体对感染溶藻弧菌对虾的实际应用效果,利用溶藻弧菌(1×10~6CFU/m L)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攻毒实验,在不同时间点(0、3、6、12、24、48h)分别取注射PBS缓冲液对照组(CK)、噬菌体产品(LUXON乐虾)浸泡注射溶藻弧菌后对虾的噬菌体组(BP)和仅注射溶藻弧菌的弧菌组(VA)中的对虾样本,分析了溶藻弧菌对凡纳滨对虾各组织结构形态、抗氧化性能、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发现,与CK组相比3h时VA组和BP组鳃组织排列松散,组织结构受损变形。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存在上皮细胞变形甚至破碎,鳃丝细胞中出现空泡的现象。VA组和BP组肝胰腺在3h出现了明显的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变形,细胞核大量分散在肝小管间隙。VA组和BP组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在6h出现明显的损伤,12h出现大面积脱落。证明了溶藻弧菌能在感染早期迅速破坏健康对虾的防御系统,其中肝胰腺和肠道在48h后,其组织形态出现恢复现象,说明对虾组织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后具有恢复的能力。(2)本研究检测了各组对虾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鳃、肝胰腺及血细胞中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 PO)基因和免疫缺陷因子(Immune deficiency,IMD)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VA组MDA、ALT和AST活性在3h显著升高(P<0.05),机体遭受的氧化应激最为严重。而BP组ALT活性在3h显著低于VA组(P<0.05),随后在24h显著升高(P<0.05),另外AST活性的变化趋势与ALT相似。肝胰腺中VA组Lvpro PO表达量在3h显著上调(P<0.05),在3h~48h内,BP组Lvpro PO表达量显著低于VA组(P<0.05)。在BP组鳃中Lvpro PO和Lv IMD表达量在12h显著高于VA组(P<0.05),24h下降后在48h有出现明显回升(P<0.05)。说明感染溶藻弧菌后对虾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协同先天性免疫系统体液免疫的激活,增强了对溶藻弧菌的抵抗力。而噬菌体的使用对对虾的抗氧化应激有一定帮助,但是效果并不持久,并且对于鳃组织的保护效果最明显。(3)为了研究凡纳滨对虾感染溶藻弧菌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将凡纳滨对虾分为空白组(NC)、PBS对照组(CK)和溶藻弧菌感染组(VA)三组,分别采集12h和48h的对虾肠道微生物样品,利用Illumina Mi Seq平台对细菌16S r D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感染溶藻弧菌后虾肠道中变形菌门含量显著增加,放线菌门和软壁菌门的含量显著减少,表明变形菌门菌群的丰度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虾肠道菌群失衡。感染12h后对虾肠道菌群中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丰度显著上升(P<0.05),而在感染48h后Candidatus_Bacilloplasma丰度显著降低(P<0.05)。健康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维持着动态平衡的状态,在感染溶藻弧菌后,对虾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在12h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和Shewanella的增殖所致,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内细菌群落动态平衡的稳定有助于对虾抵抗病原菌的定植。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作效益。然而,目前我国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不高,尤其是种植机械化水平低。机插秧是水稻种植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插秧时水田工作环境复杂,人工驾驶插秧机工作时易造成局部苗带线弯曲,不利于后期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因此,研究插秧机直线导航作业,对提高插秧工作效率和保证插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
小沼兰是新近发现的兰科沼兰属的植物,生长环境是严苛的岩生条件。本文以小沼兰内生细菌作为材料,利用LB、DN和NFB三种培养基从小沼兰中分离到57个菌株,通过IS指纹图谱聚类和生理生化实验,将小沼兰植物内生细菌聚类成15个类群,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sp.Ozaenae、Paenalcaligenes、Paenalcaligenes suwonensis、Serratia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地位愈加凸显,和一般农产品相比,绿色生态农产品更受大众的青睐和欢迎。虽然,该类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由于保鲜时间较短,产品较难储存,受外部因素干扰较大,成本较高等特点,所以,绿色生态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凭借产品自身的优势是不够的,还需要依据现代营销理论、并立足生态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实际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率,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木本植物资源,其中部分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在动物养殖中应用的潜力。黄梁木含有多种活性物质,特别是含有抗菌活性物质。本试验重点研究黄梁木中活性物质的作用,在麻黄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黄梁木干粉和水提物,观察对麻黄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探索黄梁木作为替代抗生素的抗菌或消炎性天然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以期为黄梁木在肉鸡生产上的应用以及其它
在政府有意识的拉动与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乡村旅游业呈爆发式增长。但在这种表面喜人的场景下,一些项目呈现出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复制,症结主要在于业态组合缺乏创意,业态之间不相适宜,导致经营业绩增长乏力。本文在业态组合理论及适宜性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乡村旅游项目典型案例相关业态的统计分析,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分类,提炼出每类项目的主力业态;接下来对乡村旅游项目业态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项目所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与粮食产量。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和理化两大类。这些传统方法存在花费时间长、检测成本高、检测过程技术难度大,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等缺点,而且这些方法对种子具有破坏性,检测后的种子无法再次使用。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水稻种子活力的无损检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定量评估模型设计了梯
菠萝(Ananas comosus L.)是世界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已有近400年的引种栽培历史。菠萝存在着严重的自交不亲和现象和组培苗成本太高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其品种改良和种苗的繁育。因此,本研究以菠萝主栽品种及同属种类为材料,进行了杂交亲和性测定和杂交种子育苗试验;另一方面,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菠萝体细胞胚发育相关基因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集约用地与高产出的水产养殖模式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而高密度养殖的尾水排放会导致局部区域环境受到影响。目前由于受到技术限制以及处理成本方面的压力,类似城市污水处理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大面积用于海水养殖尾水处理难以推行。在我国环保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技术具有长期与广泛的社会需求。本论文研究对象是海水养殖尾水,研究方向是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利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农业机械自动导航可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避免漏行叠行作业、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近十年来,我国农机自动导航与辅助驾驶技术日趋成熟,加之拖拉机电控技术的不断进步,自主化与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驾驶作业技术逐渐成为农机装备智能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从农机自动导航到农机自动驾驶作业的技术进步与革新,不仅促进了智能
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机制一直备受关注,骨骼肌作为猪体重占比最高的组织,其生长发育直接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肌细胞的形成与增殖、肌管和肌纤维的形成以及终末成熟阶段。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学术界对骨骼肌发育调控机制以及其中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有了深入的认识,但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研究中,仍然有许多与其发育过程相关的基因尚未被发掘。有研究报道,ITG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