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一批新词新语大量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交流、网络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刷抖音”、“刷新闻”、“刷朋友圈”、“刷赞”、“刷礼物”等用法。本文将这些结构概括为“刷+X”,将其看作是一个构式,并认为该构式表示说话人想短时间内通过一种反复的行为,快速地实现某个目标或达到某种目的、状态和效果。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择该课题的缘由,目前学界关于“刷”及“刷+X”构式的研究综述、研究意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等。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章,主要分析了“刷”、“刷+X”的语义及认知动因、句法特点及功能、语用特点、并提出针对“刷+X”构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等。首先,关于“刷+X”的语义关系特征,本文从“刷+受事”、“刷+目的”、“刷+处所”、“刷+时间”、“刷+程度”、“刷+主体”、“刷+结果”等八个方面去描写解释,并从隐喻、概念整合理论两个角度分析了“刷+X”结构的认知动因。然后分析了“刷”的句法特点及“刷+X”的句法功能。通过对语料的研究发现,“刷”后面不仅仅可以跟名词,还可以跟形容词、动词及趋向动词等成分。另外,“刷+X”构式可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也可受副词的修饰。随后,从使用场合的非严肃性、主观性两方面分析了“刷+X”的语用特点。最后,针对该构式的语义关系特征、句法功能特点及语用特点等提出了关于“刷+X”构式的教学策略,意在将网络语运用到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留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使留学生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以“刷+X”构式中的其中一类“刷+目的”类词语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希望该教学设计可以为以后相关教学内容的探讨与研究提供方便。第三部分为结语,从整体上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概括总结,同时也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如随着时间的更迭,可能会有新语料的产生;教学方法实施起来是否困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