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肛乳头肥大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解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临床符合要求的肛乳头肥大23例(41颗)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主要症状、发生部位、数目形态、病理结构进行统计,并和混合痔内痔(25颗)粘膜,直肠息肉的病理标本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肛乳头肥大主要分为扁三角形组和圆锥形组,两组在上皮增生程度和炎细胞浸润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增生程度:扁三角形组1.32±0.58,圆锥形组2.06±1.11,P<0.05;炎细胞浸润:扁三角形组2.32±0.95,圆锥形组3.06±1.11,P<0.05),但都没有发现异型增生。肛乳头肥大和内痔组在血管增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4±0.59,3.24±1.09,P<0.05。 结论:临床肛乳头肥大是一种病理性改变,由炎症引起,没有恶变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