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边疆少数民族贡貂制度与沙俄入侵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流域地处我国边境最北部,北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这里曾是我国的内河流域。由于这里战略位置独特,且森林、矿产、动物等资源丰富,长期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在这里生活着大量的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少数民族半居中国,半居俄国。东北地区的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通过征战、招抚,代替了明朝对这一地区实施管辖。除了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外,还因地制宜的对此地实行“贡貂赏乌林”制度,少数民族向清政府进贡貂皮,清政府对其予以赏赐。这项特殊的“税收政策”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从属关系。在实施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巩固了东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以及与中央政府的交往。但是随着清政府入关定都北京,统治中心南移,俄国哥萨克侵入黑龙江流域,这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许多少数民族未能够如期如数纳贡,而清政府方面也未能及时赏赐。康熙朝黑龙江流域遭到俄国哥萨克入侵,这一地区的时局形式发生很大变化,但清政府并没有合理应对,而是将黑龙江上游地区的少数民族南迁,一方面造成了边防空虚,为沙俄的进一步入侵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改变了这些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条件,使许多民族远离貂产地,难以进贡,而清政府一味的征收,使得这些少数民族人心背离,时有脱离清朝的倾向。  清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管理政策造成了这一地区的落后、闭塞,给沙俄可趁之机。沙俄入侵后疯狂掠夺貂皮,并将掠夺来的貂皮销往欧俄和中国内地,获得巨大的经济利润。这对清政府收取貂贡造成冲击,使得清政府收取貂贡越发困难。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东北大片领土被沙俄强占,许多从前向清政府纳贡的少数民族被划到俄国,打破了边疆的稳定局面,并使贡貂赏乌林制度最终破产。  清政府实行此项制度本是想加强同地方少数民族的联系,维护封建统治,但是仅仅靠一年一次的收取貂皮,而没有细化的管理措施,很难真正的把这些少数民族置于清政府的管辖范围。本文从“贡貂赏乌林”制度展开,探究清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历史上探究领土丢失的原因,对今日黑龙江流域开发与发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粮食安全在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阿富汗同样面临。本文对阿富汗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探讨。由于许多因素的限制,阿富汗的粮食供应长期以来无法自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对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伊朗从亲西方的阵营转向反西方的阵营;也使伊朗与激进的阿拉伯国家间的联合成为可能。而伊朗周围温和的阿拉
近代中国历史的斑驳与复杂使之产生了许多脱离常规的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大多伴随着国家性质及国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铁路这一事物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发展,从
欧共体在1958年成立之初,在其建立的三个基础条约中曾经有过科技发展的规划,在随后的两次欧共体首脑会议上也曾表示过要促进共同体的科技发展,但是没有形成完整明确的科技发展政
由于特殊的地缘战略意义,朝鲜半岛很早就成为美国觊觎的目标。美韩同盟产生于冷战时期,同盟的基础源于韩国对北方的安全恐惧和美国对苏联扩展影响的遏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
学位
本文通过对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的解释性回顾,探讨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苗疆的秘密教门与社会动乱的关系.首先对贵州苗疆民众所处的生存状况加以描述和分析,判断其生存选择的暴力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