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bps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西安邮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研究2.5Gbps超高速串行收发器中时钟数据恢复(Clock Data Recovery,CDR)电路的设计与实现问题。研究内容来源于国家“863”计划课题:“宽带电路交换核心芯片开发”与陕西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5Gbps超高速串行收发器芯片及IP核开发”。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讨论了CDR电路的系统设计方案,确定了由高速模拟锁相环路和半速率时钟数据恢复环路构成的双环CDR电路结构,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2)完成了CDR电路的详细电路设计,并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电路的功耗、抖动性能以及可测性:(3)研究了数模混合电路的仿真方法,并将其应用到CDR电路的验证中。 上述工作中的创新性表现在: (1)设计了由PLL环路和数字型半速率CDR环路组成的双环CDR电路。其中PLL环路采用经典的电荷泵锁相环结构为CDR电路提供16相1.25GHz、等相位间隔的参考时钟,CDR环路由模拟1:2解复用单元、数字控制延时单元、鉴相器单元、数字滤波器单元以及1:8/1:10模式可选的串并转换单元组成,用于完成数据的重定时: (2)CDR环路中的1:2解复用单元采用CML逻辑实现,可以处理PCML电平标准数据,将2.5Gbps的串行输入数据转换为两路1.25Gbps的数据,降低了整个电路设计的难度,使得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后续功能成为可能; (3)数字控制延时单元通过一种新颖的相位插值技术将锁相环送来的16相参考时钟转换为32相1.25GHz、等相位间隔的时钟,该插值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数字滤波器单元借鉴了数据结构中的折半查找和顺序查找算法,采用“基于折半与顺序查找"的相位选择算法,通过对鉴相器输出的误差脉冲的计数、编码产生了9路3组相位选择信号,用以从数控延时单元的32相时钟信号中选择合适相位的时钟完成数据的重定时,同时对噪声的控制精度可预置,且包含了整个CDR电路扫描测试的功能结构; (5)串并转换单元采用一个类扭环计数器和相应的组合逻辑完成了对输入时钟的4/5双模分频功能,利用采样电平不同的锁存器完成了对分频时钟的相位控制和输入数据的逐位采样,以及串并转换后数据的同步输出。 整个电路基于0.18um CMOS 工艺设计,利用 Cadence 公司的 Spectre、SpectreVerilog等EDA工具对电路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电路各项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主动数据库系统和目前学术界里较成熟的主动数据库规则——ECA规则,并且在虚拟现实的应用中自定义了一套数据库的规则系统。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
网格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的出现为解决超大规模、超级复杂的计算密集或者数据密集的问题提供了途径。任务调度是网格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对网格资源及其属性进行统一描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网络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需求分析结果和安全策略的准确性。现代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不断增强的互动性,快
视频编码的主要目标是在信道给定,传输比特受限的情况下,保证一定的重构质量,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表征图像/视频信息。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的宏块编码采用率失真优化,
串行程序并行化的目标是将串行程序转换为等价的可以在并行环境下执行的程序。等价的含义是指串行程序与转换后并行程序的执行结果完全相同。在整个转换过程中,识别出更多的
四川省网络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针对现有Internet的三层或两层用户数据传输平台,传输与交换效率低,难以保证实时性数据流的传输和交换服务质量的缺点,提出了以“面向以太网的
由于Internet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IPv4技术显露出一些局限,其中一个重大局限是难以为网络所承载的业务提供有效的服务质量保障。IPv6技术虽然在报文结构上作了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剧,常用高级语言在解决复杂银行业务时,出现了开发效率低、不能直接被银行业务专家使用的问题。这就需要一种面向银行业务的特定领域语言。针对商业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如何有效管理、高效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已经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如社交网络、传感器网络及电商交易等应用中的数据具有图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许多对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进行性能增强的技术相继出现,而目前IPSec提供的端到端安全保护模型已不能满足这些新应用的要求。中间站点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