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都面临着无形的以说服和信仰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传播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包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传播和意识形态认同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意识形态建设是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认同则是根本目的,意识形态传播是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就是将党的意识形态相应的价值、理念和信仰内化到人们的心理层面的过程。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了中国大众文化,使得大众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在多维文化视野中崛起。文化转型是最深层次的转型。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对大众产生普遍和深层次影响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所显示的弱意识形态性和非强制性、商业性和功利性、娱乐性和世俗性等特点,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对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大众文化的深刻影响下,构建双向互动的大众传播模式是党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的必然选择。构建双向互动的大众传播模式的前提是主体构建,即提高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实现传播关系优化;核心是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即形成兼容并蓄的话语体系;关键保障是优化传播环境,即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论文运用阶级分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文献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基本方法,从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出发,厘清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逻辑,在分析大众文化对党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党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的总体思路。论文包括导言、正文五章和结束语三个部分。导言部分阐释了本选题的原因和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结构框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理论逻辑。该章从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和传播学原理出发,对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社会传播学视角分析了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内涵,总结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的经验教训和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大众文化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影响,包括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该章从大众文化的生成、内涵、基本特征和功能出发,重点挖掘大众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对党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带来的的挑战。最后从宏观上总结了大众文化影响下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选择:双向互动的大众传播模式,其中主要包括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方法、传播环境媒介等主要因素。第三、四、五章是中国共产党在大众文化影响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具体路径研究,是本论题研究的重心之所在。和第二章对接,主要从传播主客体、传播内容方法、传播环境媒介这三大部分进行研究。第三章主要从党的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出发,探求如何优化传播主客体关系。传播主体在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和主动性地位,因此该章主要围绕意识形态传播主体,从提高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能力,重视受众心理需求,实现传播关系优化等层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传播体系的建构,目标是建立兼容并蓄的话语体系。该章主要从传播体系建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论述如何建立兼容并蓄的话语体系。第五章重点探讨如何优化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媒介环境。主要从加强对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和对信息网络等新媒体的管理两个方面论述。结束语简要地对论文进行了概括,同时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进行了展望,提出以“中国梦”的提出为契机,推动党的意识形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