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深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总结城市化的经验与教训,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观,指导我国的城镇发展,探索适合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在借鉴其它国家城镇化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这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城市观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过程,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城市观所实现的变革。第二章,对城市的概念及城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说明,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城市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对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第三章,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的城市实践和城市理论进行的批判,主要包括:对工业城市及所产生的城市病的批判;对城市中阶级斗争的批判;对城市住宅问题的批判;对城乡关系的考察与批判;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与批判等。第四章,主要探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城市的设想,他们认为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变农村为城市、变农民为市民、变小生产方式的农业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他们研究城市,重点在于阐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他们甚至把未来城市的发展理解为城乡融合的过程。他们重点探讨了城乡融合的条件、途径及城乡融合的目的。第五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观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首先,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并概括了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其次,论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城市片面发展且同质化程度高;城市化发展的地域性结构不均衡;城乡关系不均等,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突出;城市病问题开始凸显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城市化的过度干预;我国体制机制的障碍,主要包括:政绩考核机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最后,对中国的城市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原则,主要有: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可持续原则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机制的转变,包含:政绩考核机制、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统筹城乡发展;走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指出了我国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注重城镇化的质量,以人为本;靠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化;合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