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行岛状皮瓣全称为逆行血流岛状皮瓣,是远端蒂皮瓣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其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均逆生理方向运行的岛状皮瓣。根据逆行岛状皮瓣的定义可知,逆行岛状皮瓣早期的血液循环具有“灌注易而回流难”的特点。因此,在逆行岛状皮瓣出现之初,其静脉回流问题就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机制目前主要是“静脉瓣失效”和“迷宫回流”两种理论,部分学者认为静脉回流障碍使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并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设计以减少静脉淤血,但是临床上因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皮瓣坏死并不少见,动脉供血不足仍是皮瓣坏死的一主要原因。动静脉转流后的逆行岛状皮瓣是通过高压的动脉血灌注,以增加皮瓣内的压力,提高皮瓣内的血液供应,同时促进静脉逆流,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本实验基于促进静脉干内静脉血逆流将动脉血转流至静脉,进行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对皮瓣内的动静脉不同的处理方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探讨逆行岛状皮瓣或远端蒂皮瓣的坏死原因。采用动静脉转流方法增加皮瓣内的动脉供血,探讨其对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旨在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成年6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5~3.0kg。雌雄不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小腿内侧设计包含隐神经及隐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12.0cm×7.0cm,蒂部宽0.5cm,皮瓣长宽比例约为2:1。切开皮瓣四周皮肤后,显露隐动静脉及大隐静脉,将近皮瓣由近及远从深筋膜下掀起皮瓣直至蒂部,其间结扎深浅静脉交通支。皮瓣与创面底部之间放置半透明薄膜阻隔,3-0丝线原位间断缝合。40只大白兔随即分为四组:A作为对照组,制作成单纯的逆行岛状皮瓣,皮瓣的近心端及蒂部不做任何处理;B组,皮瓣近心端将大隐静脉、隐静脉与隐动脉切断,将切断的隐动脉近端管腔断面修剪为原来的1/2,与皮瓣侧的隐静脉端端吻合,大隐静脉切断结扎;C组,将皮瓣近心端大隐静脉及隐动、静脉切断,将隐动脉管腔断面修剪为原来的1/2,再与隐动脉另一断端进行端端吻合,保留皮瓣内部分的动脉灌注,大隐静脉结扎使血液通过伴行静脉及大隐静脉逆向回流;D组,于皮瓣的近心端将大隐静脉及隐动、静脉切断,结扎隐动脉,将切断的隐静脉管腔端面修剪为原来的1/2,再与隐静脉的另一端进行断端吻合,保留了皮瓣内的静脉回流通道。术后观察皮瓣的颜色及肿胀情况;通过核素扫描观察皮瓣内的血流分布和血液的充盈范围;待皮瓣成活面积稳定后,通过网格法计算出皮瓣成活与坏死的面积,计算出成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各组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的平均值;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皮瓣内部的微循环的生长分布情况。结果:1.对照组A组:术后即可发现皮瓣内的静脉逐渐充盈,随着血液的灌入,静脉逐渐扩张乃至怒张,呈暗紫色的条索状静脉,皮瓣边缘逐渐渗出暗红色的静脉血。术后皮瓣颜色逐渐变暗,术后一周后3例皮瓣全部坏死,统计时剔除,完成实验7例;B组:术后松开血管夹后,隐静脉迅速充盈,隐静脉怒张。术后早期(3d内)皮瓣颜色暗红,3d后逐渐转红润,未见水疱,9例全部完成实验,其中1例因感染全部坏死,统计时剔除;C组:术后由于外周动脉的灌注,使皮瓣内的血液充盈,皮瓣处于淤血状态,静脉怒张。术后第二天发现,皮瓣远侧出现颜色较暗,随后观察原颜色较暗的部分黑色结痂,并向皮瓣近端扩展,至术后第10天皮瓣坏死范围不再变化,完成实验8例,感染1例,全部坏死1例。D组:由于静脉部分结扎,使得部分血液仍可按照原来血管通道回流至皮瓣内静脉回流通畅,肿胀较轻,完成实验8例,感染1例,统计时剔除,完全坏死1例。2.通过核素扫描发现,所有的皮瓣中以B组核素信号显示,放射性核素分布面积较为广泛,以对照组A组,放射性核素分布面积较最小,甚至无放射性核素信号的存在。3.对照组A组:最后3例感染坏死,统计时剔除,完成实验7例,皮瓣成活率平均值为56.30%;B组:术后一周9例全部完成实验,1例坏死,皮瓣成活率平均值为82.27%; C组:完成实验8例,全部坏死1例,感染1例,统计时剔除,皮瓣成活率的平均值为66.26%;D组:完成实验8例,感染1例,全部坏死1例,皮瓣成活率的平均值为67.39%。各组皮瓣面积成活率的均数比较:B组>D组>C组>A组,其中B组与A、C、D三组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与A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C、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对照组A组:显微镜下观察再生的毛细血管较少,甚至有些成活的部分组织内可见较多的纤维瘢痕组织。B组毛细血管密度较高,并且毛细血管内的血细胞均匀分布于管腔内。C组毛细血管内血细胞较多,但是,因为静脉回流不畅,呈现淤血像,血细胞凝集。D组血细胞没有凝集,但是较B组管腔内血细胞少。结论:动脉转流后可以增加皮瓣内的血液供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扩大皮瓣的成活面积,提高皮瓣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