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碟岩斜区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蝶岩斜区解剖学的研究,为设计一种定位精确、微侵袭的蝶岩斜区手术入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手术显微镜对经福尔马林固定、彩色乳胶灌注的国人成年尸颅进行手术巨微解剖、断层解剖,观察、测量蝶岩斜区的硬膜关系、神经与血管走行及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硬膜、神经及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结果:在中颅窝,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包裹着蛛网膜与硬脑膜深入中颅窝硬膜之间,Meckel腔及三叉神经节及其三个分支包裹着后颅窝蛛网膜与硬脑膜像三指的手套深入中颅窝硬膜之间,颈内动脉及颅内、外静脉亦穿行于其间。海绵窦及上述结构都位于中颅窝鞍旁两层硬膜形成的硬膜间腔内。在鞍旁硬膜间腔,上述神经及包裹它们的硬脑膜结缔组织组成一纵行板层样结构,我们称之为神经膈。神经膈将硬膜间腔分隔成三个潜在的间隙:①硬膜间隙,是硬膜间腔最外的间隙,是不切断三叉神经分支行硬膜外入路手术的解剖学基础;②血液间隙(即海绵窦);③床突间隙:位于前床突项层与底层硬膜之间;在颈内动脉床突段四周可有床突静脉丛,其与海绵窦静脉相通。弓状隆起与岩浅大神经延长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可定位内听道;耳蜗定位于此平分线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之间,距离交点1cm的三角内。结论:对鞍区硬膜间腔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提出该区构筑学新概念,为颅底蝶岩斜区手术经硬膜间腔侧壁入路提 神经导航下经硬膜间腔岩尖入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摘要供了外科解剖学依据;我们构筑学新概念认为,在鞍旁,眶上裂、圆孔、卵圆孔连线内侧硬膜内、外两层相互分离,形成硬膜间腔;其又被神经隔分为三个间隙,硬膜间隙是经硬膜间腔岩尖入路的解剖学依据;利用神经隔上的三角间隙,可暴露海绵窦内结构,对脑膜、神经鞘、海绵窦等结构病变可直视下手术;并且通过岩骨的最大磨除,可扩大暴露岩尖部、桥小脑角、斜坡的鞍后区、上、中斜坡区的手术视野,这种手术入路由于是在中颅窝硬膜外操作,故可减少脑牵拉,避免颗底汇流静脉损伤,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