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农牧业推广体系已逐渐不适应农牧业市场化发展的要求,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对现行的农牧业推广体系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上的创新、强化农牧业推广工作已成为我国农牧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玉树县“2003年天然草场退牧还草示范工程”项目的跟踪调查,应用问卷调查法、知情人(村长)访谈法、矩阵排列、机构关系图、个体访谈、二手资料的收集等PRA(参与式)的方法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再应用PRA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从上到下的推广体系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使牧民的行为因政府干预行为发生了改变,天然草场退牧还草示范工程按计划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经过分析归纳,发现在青海省农牧业推广工作中影响农牧业推广服务效率的制约因素有:从上到下的推广体系使很多推广工作表现为是政府行为而非农牧民行为,故农牧民多数是被动接受;农业推广人员因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而表现为推广队伍不稳定,且推广人员由于长期缺乏知识更新,不能胜任当前推广工作;基层农牧业推广组织职能复杂繁多、工作缺乏重点;基层农牧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不顺,推广主体职能削弱;农牧业推广机构经费不足,无法保证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农牧民接受采纳行为受务实心理的影响,不敢轻易改变现有生活状态;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创新的能力差;农牧民生存坏境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不易接受创新;推广人员与农牧民只有单向沟通而不能产生互动;农牧民宗教信仰及传统观念等影响推广服务工作效率;农牧民家庭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所推广的创新活动;农牧业教育、科研、推广相互脱离,没有形成整体优势。针对青海省农牧业推广工作中出现推广服务工作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农牧业推广应建立以农牧户为中心的推广运行体系,并注重提高农牧民的接受效率。即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整个推广工作围绕农牧民而进行。加强农牧民的教育,努力提高农牧民素质。引导农牧民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培养农牧民带头人,组成农牧民小组。引导农牧民小组参与推广工作,通过有所作为达到有所发展;第二,积极探索并加快农牧业推广体制方面的创新,提高推广机构的推广扩散效率。具体表现为理顺现有推广机构的职能,实行政、事、企分开。保证推广机构经费来源,提高推广人员待遇,改善推广机构工作环境和服务手段。加强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改善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改革推广机构人事制度,精简分流非专业人员。遵循市场和科学规律,实行全方位和多功能的服务并注重发展壮大民间推广力量;第三,加强推广工作中的沟通与互动,切实提高推广工作服务效率。即构建推广人员与农牧民之间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实现双向沟通与互动;第四,积极促进农牧业院校教育、科研、推广三结合,完善农牧业院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在运行机制,以适应农牧业发展对农牧业院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