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以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能解释阅读过程的理论模式。最近的阅读理论,比如自下而上理论,自上而下理论,图式理论,交互式理论,可以解释部分阅读过程,但这些阅读理论都只强调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因素,却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而非语言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同样重要。双重代码理论最初是由佩维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个较新的阅读理论,它不同于其他阅读理论,认为读与写的认知过程包括两个语码处理系统。语言系统处理语言,而非语言系统处理非语言因素,主要为意象和情感反应,而意象和情感反应对于透彻地理解文章并能将其记得时间更长起到了辅助作用。双重代码理论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具体的文章比抽象的文章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更有兴趣,同时也更容易记忆。鉴于目前的情况,本研究试图运用双重代码理论对外语阅读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包括意象和情感反应,以及语言的具体性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以及兴趣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来说,本研究试图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意象和情感反应多的被试是否比形成意象和情感反应少的被试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能将文章记得时间更长。除此以外,作者还试图证明具体的文章是否比抽象的文章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更有兴趣,同时也更容易记忆。 作者做了两个实验并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去验证上述假设。西北师大知行学院英语系大二的30名学生参加了这两次实验。实验一试图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意象和情感反应多的被试是否比形成意象和情感反应少的被试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能将文章记得时间更长。研究结果显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意象和情感反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仅在母语环境下如此,在外语阅读过程中也不例外。那些产生意象和情感反应高的受试比产生意象和情感反应低的受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文章。实验二试图研究具体的文章是否比抽象的文章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更有兴趣,同时也更容易记忆。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的具体性最能预测对所读文章的理解程度,对读者的感兴趣程度以及对丈章的记忆程度。具体的文章比抽象的文章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对读者的兴趣也更大。除此之外,语言具体性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以及对读者的兴趣在不同文体中表现也不一样,在议论文中语言的具体性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以及对读者的兴趣影响更大,而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语言的具体性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以及对读者的兴趣影响较小。 本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是对本研究的一个简单介绍,包括对目前有关阅读过程研究的现状所作的回顾以及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主要是对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阅读理论的回顾。然后作者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双重代码理论的研究,并阐述了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 第三章主要介绍该论文的理论基础,即双重代码理论。作者首先解释了与该理论相关的术语,接着解释了构成该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用该理论所阐释的阅读过程模式。最后总结了双重代码理论的功能。 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首先作者提出了实验的三个假设,然后做了两个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作者接受了三个备择假设并进行了讨论。 最后一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结果以及在方法论和实际教学中的意义,而后指出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有关双重代码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