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体现了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保留了民族特有的心理模式与意识形态,极富精神传承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对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小学的传承是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开端,农村小学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空间,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着农村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弥补其在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匮乏与不足。从学校教育的理念上来看,其不仅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地方文化认同、民族文化传承、国家文化自信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农村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以教育传承为核心,以文化自觉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支撑,以教育传承主体、教育传承内容以及教育传承途径为维度展开。采用问卷、访谈的方法对农村小学师生、管理人员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展开调查,从而发现农村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育传承主体专业性较弱,教育传承内容规范性不足,教育传承途径适宜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学习意识淡化,农村小学没有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较少组织专业培训,资金、硬件的匮乏以及主流教育的挤压与安全隐患的威胁等。进而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一方面是,从其固有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升教育传承主体水平,规范教育传承内容,巩固教育传承途径;另一方面,从社会公众入手,在人力、财力、物力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补充建议。本文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小学中的教育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期待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