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比较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给我国政府与人民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其实对于如何治理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进行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学者们发现环境规制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还会对社会的经济、就业等方面产生间接影响,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学者们不仅研究环境规制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还从其它角度研究环境规制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则选择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进行探究。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的生产率相比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农村不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非农部门转移。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大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从事的都是制造业、采掘业等污染密集型行业。而这些行业极易受到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冲击,引发农民工城镇就业不稳定问题。农民工城镇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议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2019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扎实做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保证稳定和扩大就业。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实现污染治理的同时保障农民工城镇就业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首先,在归纳总结以往的文献后,发现几乎没有文献将环境规制进行分类后,研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差异。若是只选取一个环境规制指标来研究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结果难免会具有片面性。本文根据现实情况,将环境规制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分别探究两种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差异。本文从厘清我国环境规制及农民工城镇就业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浙江绍兴上虞的环境规制案例,提出环境规制会通过产业变动效应与技术创新效应抑制农民工城镇就业。其次,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研究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产生的影响差异。从实证结果发现两类环境规制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不同。总体上,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都显著抑制了农民工城镇就业,相比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抑制效果更强。分区域来看,相比于低收入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高收入地区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程度更大,更显著地抑制了农民工城镇就业。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在选择规制类型的时候,不能只选择其中一种形式,应该注意多种规制形式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制定我国的各个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时,应控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强度,多发挥市场的机制,才能在实现污染治理的情况下,减小对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冲击。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应多措并举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合理控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重视规制政策组合效应、改革户籍制度等。本文为各地区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希望能够实现环境质量提升与农民工城镇就业增长的双赢目标,助力生态、经济和民生三者相协调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城镇化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祖辈帮助父辈照料孙辈的家庭行为变得普遍起来。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隔代照料与家庭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有:(1)隔代照料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家庭总消费有负向影响,会使家庭总消费降低3.19%,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食品消费有负向影响,会使食品消费降低10.49%。(2)对三种不同隔代照料
学位
人口逐步老龄化,一方面导致抚养压力变大,另一方面致使劳动力供给降低,使中国过去依赖人口红利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但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是祸福相依,虽有弊病,但有利于倒逼产业转型,且刺激新需求新产业发展。可如何解决老年人口增多导致的诸多问题?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如何?都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来降低试错成本,因此该文便基于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探讨。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产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研究如何以信息与通信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入手,从技术创新的创意形成、问题解决和创新实施三个阶段揭示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原先不存在优势或者根本没有的产业部门上迅速积累起竞争力,鞠建东(2019)研究发现全球贸易、生产、消费格局已演变为以美、中、德国为核心的美洲、亚洲、欧洲“三足鼎立”的全球价值链格局。同时,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强调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资源和技术竞争。本文回顾了产业变迁有关文献,探讨问题一:经济开放如何影响中国结构变迁?问题二:新时期中国
学位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正成为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现状出发,研究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对中国出口贸易潜在的非线性影响,并重点关注互联网基础设施影响出口贸易的非线性特征。  首先,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基础设施影响贸易的理论机制。宏观层面,基础设施作为一项投资,短期可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长期可提高社会整体生
学位
在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国际市场情绪波动不定、世界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突出的大背景下,如何从企业层面进行技术升级进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助力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主要基于2000-2007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测算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和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及获得与美国的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地位为准自然冲击,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平衡始终是政府、企业和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使得市场很难自如的调整至帕累托最优状态,必然导致社会总利益的损失。因此,环境规制便成了缓和环境与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环境规制也是如此。所以,环境规制问题仍然是一个成本收益问题。于政府而言,如何设计并有效实施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得“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
学位
在我国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湾区且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代背景之下,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体,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湾区的的成功不仅来源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更得益于大量高质量大学在湾区集中分布,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加速教育资源的流通,实现人才、知识等多种要素的溢出,形成极富特色的湾区高等教育集聚现象,为湾区经济的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公共物品价格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当今研究依然具有现实需要。一是基于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需要,二是基于提升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需要,三是基于探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点的需要。纵观已有研究,对“公共物品”的探讨多从公共财政切入,而对“价格”的探讨则多为私人物品交换领域,尽管“公共物品价格”一词频繁出现于众多文献并成为了常用词汇,但两个概念之所以能够结合的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解析;已有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