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污水的资源化是当前水处理界的研究热点,与其它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由于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出水水质好且稳定等诸多优点而被应用于污水再生中,但是使用过程中的膜污染制约了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显示污水中腐植酸类天然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研究了浊度和腐植酸对亲水性改性后的PVDF中空纤维膜的污染及控制条件,为改性后的超滤膜广泛应用于污水再生过程奠定了基础,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浊度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较小,过滤过程中膜过滤通量下降缓慢。浊度造成的污染为可逆污染,通过水力清洗能够较好的去除,超滤膜对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不受进水浊度的影响,去除率为100%。(2)腐植酸对膜渗透通量的影响远大于浊度,腐植酸对超滤膜造成的污染既有可逆污染,也有不可逆污染,且不可逆污染起主要作用。改变水质环境条件能够影响腐植的性质,从而影响腐植酸对超滤膜的污染。腐植酸中的大分子对于膜污染起到了主要作用。改变溶液pH和离子强度能够改变腐植酸分子的带电状态进而影响腐植酸在膜表面的吸附,偏酸性溶液环境和高离子强度加重腐植酸对膜的污染,碱性环境减缓腐植酸对超滤膜的污染。钙离子对腐植酸分子起到络合作用,钙离子浓度低时会加重膜污染,钙离子浓度增大时则会减轻膜污染。(3)浊度与腐植酸共存体系进行模拟实际运行结果显示,操作方式对于膜渗透通量的改变有较大影响。增加清洗频率,增大反洗压力,采取加药反洗都能够减小膜通量的衰减程度,减缓膜污染。(4)实际运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水力清洗条件可以延缓膜污染,增加反洗压力能有效降低膜污染速率,采用加药反洗和水力清洗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跨膜压差的增长,对抑制膜污染效果良好。超滤膜对二级出水中的浊度和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对于浊度和有机物的要求。